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鐃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漢代的武樂,用於軍旅之中,以壯軍威、揚士氣的凱歌。鐃,形狀似鈴無舌,有柄可執,是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配合蕭、笳、笛、鼓,故稱鐃歌。鐃歌的名稱,起於東漢明帝時。《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每朔,……元年歲首也。」劉昭注引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今存漢鐃歌十八曲,即〈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榴〉。
珠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春申君的門客皆穿著綴有珍珠的鞋子,故以珠履借指門客。唐.武元衡〈送裴戡行軍〉詩:「珠履三千醉不歡,玉人猶苦夜冰寒。」宋.陸游〈題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詩:「帳前犀甲羅十萬,幕下珠履逾三千。」
中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隊伍的編制。由若干小隊或分隊組成,屬於大隊管轄。[例]這次行軍隊伍共分兩個中隊。
大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高興、歡喜。《三國演義》第一○回:「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
迎刃而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軍政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建國大綱所定建國程序的第一時期,是自革命軍事行動開始之日起,至一省全數之縣底定之日止,實行軍法之治,以黨救國。中心工作是建立革命武力,以掃蕩革命障礙;並宣傳三民主義以開化人心,促進國家統一。
行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兵、行軍。《新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本紀》:「威居軍中,延見賓客,褒衣博帶,及臨陣行營,幅巾短後,與士卒無異。」
深謀遠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介平民卻能使「成敗異變」,更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遠慮深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介平民卻能使「成敗異變」,更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礪戈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使遽5>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6>,則束載7>、厲兵8>、秣馬9>矣。 〔注解〕 (1) 步師:行軍。 (2) 腆:音ㄊ|ㄢˇ,豐厚。 (3) 淹:滯留、停留。 (4) 積:蓄存、儲藏糧食。 (5) 遽:驛車。 (6) 鄭穆公使視客館:此句據阮元《校勘記》補。鄭穆公,西元前649∼前606,春秋時鄭國國君。客館,招待賓客休息、居住的房舍。 (7) 束載:捆物裝車。為作戰之準備。 (8) 厲兵:磨利兵器。為作戰之準備。 (9) 秣馬:餵馬。為作戰之準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