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14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大眾化的、淺近的。如:「俗語」、「俗」、「俗文學」、「通俗小說」。
反向作用(Reaction_for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做出氣走對方的事。分析其中,是由於過度擔心內心的渴望需求被他人發現。這是矯枉過正的典型反向作用。俗中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亦是反向作用欲蓋彌彰的最佳寫照。其他生活常見例子像是: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懷有敵意的繼母,往往特別溺愛孩子,企圖證明她沒有敵視孩子;再如,過分熱情或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對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那種不好與人交往或自卑的強烈衝動的一種反應。當某人希望照顧自己卻明顯地照顧別人、“恨”自己真正喜歡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愛”自己所恨的競爭對手或所不喜愛的職務。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語出《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餘慶,餘留的德澤。全句指多行善事,必有後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佛教徒勸人修行的話。後比喻只要真心改惡從善,便立即成為好人。《朱子語類.卷三○.論語.雍也篇》:「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過能不貳,直是難。」《鏡花緣》第一○回:「此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麼!可見上天原許眾生回心向善的。」也作「放下屠刀便成佛」。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又要求馬兒長得壯快,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要求過高卻吝於付出。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比喻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所得就要付出,這是理所當然的。」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各行各業均屬下等,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比喻人、事雖然衰亡敗落,但尚能維持興旺繁榮的假象。參見「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條。《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成功就為君王,失敗則為賊寇。形容以成敗論人,而不計其過程、為人等。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要是當年黃巢奪得天下,如今歷史可就有不同的評價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人為謀取錢財而不惜生命,就像鳥為了覓食而喪生一樣。《官場維新記》第一三回:「俗語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