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6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墓誌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容分墓誌與墓銘兩種,墓誌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心規劃學生就業願景。七十二學年度,為遵行教育部專科學校應「分類設置」之原則規定,並盱衡社會結構之變遷,於十二月十五日,奉教育部核准更名為「私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在類科規劃中全力配合國家經建需要,保留建築工程、土木工程、企業管理及財政稅務等四科,同時調整停招市政管理及公共衛生二科,並增設國際貿易及電子資料處理等二科。七十三學年度,本校與美國諾斯洛普大學締結姊妹校。七十四學年度,夜間部原設之土木工程科改設電子資料處理科。八月於日夜間部增設會計科,此際全校學生已達四千五百餘人。七十五學年度,司馬校長榮退,敦聘本校教務主任...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不少發展階段史觀影響,但卻被評論缺少歷史的重疊性、連續性觀點。因此有人不用時代來區分,而是強調變遷轉換的時代移行論。一般によく知られている時代区分は、主として政治センターの所在地に着目した時代区分である。この時代区分は明確な区分基準を持っている訳ではなく、歴史研究上の時代区分としては適当でない。単に便宜的に用いられているに過ぎない時代区分である。一般來說時代區分,主要是以政治中心所在地來劃分,但並不能就此說他有明確的區分標準,歷史研究上,時代區分並不適當,可以說只是便宜行事而已。文献史料がなく考古史料が残る時代は、...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的系統性。永恆主義課程理論永恆主義課程理論則認為,人的本質和理性是永恆的、同一的,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教育應以永恆的價值為基礎,追求“永恆的真理”,課程應以包含人類理性的永恆價值的古典名著為內容。學科結構課程理論以布魯納為代表的學科結構課程理論則強調學科的基本結構,並以學科知識結構為課程中心。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就是學科的基本原理、基礎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題,它由三個部分組成:(1)組織結構,是指一門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基本方式;(2)實質結構,指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論體系;(3)句法結構,指各門學科中收...
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世事變遷。明.楊珽《龍膏記》第三○齣:「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高岸深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岸變為山谷,深谷變成高山。語本《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後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
學校組織再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而言,學校組織再造的重要層面,可包括下列四大項:1.教育鬆綁與權力下放:增加學校自我管理與適應變遷能力;2.家長教育選擇權:提供家長有多元機會為子女選擇合宜的教育;3.教師專業自主:提供教師自我決定教材、教法和評量方式的權力;4.校務決定權力分享:提供家長和教師參與學校校務運作的權力。目前國內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例如:學校本位管理、學校行政組織調整、家長教育選擇權、家長與教師參與校務決定權、教師專業自主、學生受教權等方面,都與學校組織再造有密切關係,他們不僅改變原有組織架構的權力分配,而且也重新塑造校長、教師、家長...
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目錄1 國旗1.1 國旗變遷1.2 國旗的別稱1.3 國旗的設計者 國旗美國國旗上的50顆白色星星代表50個洲;每當新洲加入聯邦,會在次年的7月4日在國旗增加一顆星。國旗上的紅色及白色橫條各7及6條,共13條,紀念最初的13個洲。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白色象徵正義與純潔。 國旗變遷1776-1777美國在獨立前是英國殖民地,稱「北美十三州」,自一七七六...
箕裘相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克紹箕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應該有每一個國家的文學,如果想證明台灣的存在,就必須寫出台灣的歷史,一來,它可以把台灣的時代及社會變遷清楚的表達出來;二來,它可以有效地保存台灣人的文化、思想演進的情況。我的使命,便是明確的定義台灣有台灣自己的文學。」 著作《媽祖祭》,1940年。《征台譚》,1941年。《熱蘭遮城陷落記》,1946年。《殖民地的人們》,1947年。《噶瑪蘭的柑子》,三信出版社,1975年6月。《採硫記》,龍田出版社,1979年。《卡薩爾斯之琴》,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10月。《西拉雅族的末裔》,前衛出版社,1990年3月。《台灣男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