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世、逝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自從你祖老太爺過身之後,你母親就跟著你老人家運送靈柩回家鄉去。」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同康熙一樣習慣於簡樸的生活。在康熙嚴格的培養與教育下,諸皇子們大多能文能武。少年和青年時代的雍正,跟著兄長們一起接受康熙和師傅們嚴格的教育,從大學士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滿漢文翻譯大家徐元夢學滿文,以及和原任禮部尚書的顧八代學習經典,大考據學家閻若璩也一度受聘府中。而在眾多的授業師傅之中,與雍正關係最密切的是顧八代,雍正自云自幼便與顧八代朝夕共處,聽其講論忠孝大義,研究經書,獲益良多。顧八代乃滿洲鑲黃旗人,好讀書、善騎射征戰,可說文武兼備。其於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直尚書房、二十四年擢內閣學士,……二十八年擢本部尚書」,官運...
隨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聲附和」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主見,只迎合他人的意見。隨聲,就是跟著別人的聲音。漢代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或懷疾妒,不考實情,雷同相從,隨聲是非。」這裡的「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別人說什麼,跟著他說,不考究真相,可見原本「隨聲」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應劭的《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乎!」
趙孟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雖有眾多"知識份子"在鼓吹文人畫,但仍沒改變宮廷畫風引導繪畫主流的局面,而這主流到了南宋,似乎是跟著宮廷畫風走到了極端,趙孟頫察覺到這些現象,開出了托古改制的藥方,把原來從宮廷情趣出發引導畫風,變為以文人的審美情趣出發,提倡繼承唐與北宋繪畫精華,重視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在藝術主張上他強調:"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 他認為,北宋前的繪畫裡,保留著筆墨內在價值和繪畫的本意,繪畫除了欣賞功能外,還有認識功能;用筆除了有輪廓功能外,尚有他自身的審美功能.而用筆的內在審美功能,在書法中最能體現,因此,趙孟頫又...
接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緊跟著。如:「看戰友一個個衝向前去,他接著也興起了鬥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這一聲響不打緊,偏又接著外面人聲鼎沸起來,嚇得我吃了一大驚!」
入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對某事物興趣濃厚,而精神集中,心無旁騖。《文選.江淹.雜體詩.嵇中散》:「處順故無累,養德乃入神。」《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老爺側著耳朵,一字字跟著聽明白兩句唱道:『是蓋世英雄,始信短如春夢。』正聽得有些入神兒。」
貓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小貓熊體重只有一百公克,全身呈現粉紅色,眼睛也睜不開。三個星期後,黑白相間的毛才會長出來。小貓熊會跟著媽媽生活,直到兩歲才自立門戶。 【環境變化導致數量急遽減少】隨著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棲地的範圍擴大,野生貓熊的數量已經急遽減少,目前大約只剩下一千多頭。研究認為,這和牠們的食物來源有關,由於貓熊幾乎只吃竹子,而竹子每隔一年便會開花、枯死,要等五年才會再長出新枝來,如果竹林裡的竹子枯死了,貓熊的食物來源便會大量減少。 *資料來源*頑皮動物一本通:60種水路空動物大集合P.51 ~ P.53初版一刷:2011年7月、新北市...
意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睡醒後,意下思量李克用諢名做李鴉兒,諸軍皆著黑衣。」《儒林外史》第一回:「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無尾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熊會帶著小熊行動外,通常牠們都是獨居性動物,通常平均分布在一片森林。就算小無尾熊離開育嬰袋後,仍會跟著無尾熊媽媽,繼續吃媽媽的乳汁,並且騎在媽媽背上,直到一歲左右,等到一歲多後,小無尾熊就必須離開出生地,自己去尋找自己的領地。(註1)3. 公無尾熊通常比母無尾熊大,在交配的季節時,公無尾熊會利用胸前的腺體散發體味在樹枝上做好標籤,還會用吼叫來增加牠們的吸引力。(註1) 無尾熊的跳躍通常無尾熊是不怎麼活動的,但偶爾也會從這棵樹移動到另一棵樹。偶爾在地面上行走時,會邁著令人驚奇的大步行走。無尾熊一次能能跳躍大約三公尺左右的...
繼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著。表示緊跟著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如:「聽到家中遭到土石流的侵襲,他先是一驚,繼而放聲大哭。」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婦出場畢,後部樂作,諸軍繳隊雜劇一段,繼而露臺弟子雜劇一段。」《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義,謀反篡位,先時戕害僚友,繼而弁髦君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