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鉢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大天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宇宙觀中的欲界六天中第一天四天王天的四王。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腰的一座小山,名為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王各居一峰,護持釋迦佛世界的四大洲。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東方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西遊記》第五回:「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持,彼此稱呼。」也稱為「四大金剛」。
八卦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彰化市東側,緊臨市區。最高點為海拔九十七公尺。山上塑有釋迦牟尼大佛像一尊。登臨其上,可俯瞰彰化市及鄰近農區,是彰化有名的風景區。也稱為「定軍山」、「瞭望山」。
聖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徒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號。
飽食豐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猶「足」。「飽食豐衣」即「豐衣足食」。見「豐衣足食」條。01.宋.邵雍〈學佛吟〉詩:「飽食豐衣不易過,日長時節奈愁何!求名少日投宣聖,怕死老年親釋迦。」 
嬲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擾亂。《隋書.卷三五.經籍志四》:「釋迦之苦行也,是諸邪道,並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
僧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45~518)南朝梁高僧,俗姓俞。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十四歲於定林寺出家。後從法穎學律,故大精律部。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每請他講律,聽者常七、八百人。除了弘揚律學外,並開收集佛教文獻的先河。為佛教史學家。編著出《三藏記集》十五卷、《釋迦譜》五卷、《弘明集》十五卷等。
涅槃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有大乘、小乘兩部,分述釋迦在入涅槃前的傳法遺言及修道狀況。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兩種。
菩提迦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於該處立大塔以資紀念。現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改建者。十九世紀經英國考古學家發現後,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於此。也稱為「菩提道場」、「佛陀伽耶」。
膽驚心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