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8.02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由回憶法method_of_free_reca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諮商個案說出心頭閃現的任何想法,可以天馬行空地思索有關自己生命歷程所經歷的事物,不須檢查或過濾心中的陳述。在此環境下,一些被壓抑的潛意識可藉此狀態顯露。 參考文獻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Gagne,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原著)。台北市:遠流。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陳億貞譯(2004)。普通心理學...
陳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請願,陳述衷情。《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皇甫規妻傳》:「妻乃輕服詣董卓門,跪自陳請,辭甚酸愴。」唐.吳融〈授孫儲秦州節度使制〉:「既聞陳請,須議改移。」
序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序文和跋文。或為作者陳述著作的主旨或經過,或是他人對著作的介紹。一般而言,序在書前,跋在書尾,合稱為「序跋」。
過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的能力,要有能力對社會做批判。重點不在課程提供給學生什麼,而是在課程如何提供。課程設計不一定要事先陳述預期的學習結果,要從內容和活動設計開始,先規劃學習經驗。著重師生學習過程的經驗,而非固定的課程目標。故課程設計的過程模式改以表意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s)、程序原則(principles)來指引課程設計。非是沒有目標,而是改用引領原則指引課程設計。原則可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加以調整。課程目標與實施過程不做區別,目標反應在過程中,過程即蘊含目標。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
報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陳述,一般多為下對上。如:「這事我須回營報告。」
4.應用文的一種。用於下級屬員向上級陳述意見時用之。
探問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員會配合當事人的問題,進而提出更多相關性的問題來詢問當事人,此即為探問技術。舉例而言,如果當事人只陳述出她剛轉學到一所學校中,而一切都適應得還不錯,則諮商員可利用探問技術提出問題,像是「那您跟同儕間的相處如何呢?」,此即為探問技術的技巧,並且為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讓當事人能思考並且做出更具代表性的回答。(註2) 探問技術的缺點易造成諮商員的問題並非關鍵性主題:因為利用探問技術的技巧,容易使得當事人的思路被岔開,進而使得談話的走向偏頗,使得諮商員無法帶領當事人進入到問題的核心,也會使當事人無法暢談自己心中的感覺。最後將導致...
學習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什麼來表現他們的成就以及教師們要如何知道學生成功。Mager認為一個好的目標必須包含三個部份:目標陳述了對學生的期望-學生必須做什麼?目標表列了各種行為發生的情況-如何認知並測試行為?目標提供了可以被接受的行為表現的標準-學生做得多好? 運用方式Mager認為如果給學生如前所述的好目標,那麼他們將可以自己教導自己。目標是否有用呢?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以有用的。首先,通常目標對一些結構不嚴謹的活動如演講、影片、和研究計劃等較能成功的促進學習;而對結構嚴謹的事務如有計劃的教學等,目標似乎較沒有太大效用。再者,如果學習內容和活...
行為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年)一書的影響。泰勒在該書中強調,在課程目標確定後,要用一種最有助於學習內容和指導教學過程的方式來陳述目標。泰勒指出,人們在實踐中往往容易犯這樣的錯誤:(1)把目標作為教師要做的事情來陳述,但卻沒有陳述期望學生發生什麼變化;(2)列舉課程所涉及的各種要素,但卻沒有具體說明希望學生如何處理這些要素;(3)採用過於概括化的方式來
怛羅斯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都塔什干。塔什干在土耳其語中是石頭的意思。被俘的石國王子逃亡後,向鄰近國家陳述高仙芝的暴行。各國都暗地向大食(黑衣大食)求助,並隨大食源軍攻擊唐軍。高仙芝率領胡漢軍三萬人,討伐阿拉伯軍,在怛羅斯大戰五日,中因為葛羅祿軍和阿拉伯軍相呼應,夾擊唐軍。唐軍大敗,士卒傷亡殆盡,生還者僅有數千人。但唐氏對此役並不十分在意,高仙芝也未受到懲罰。此後,阿拉伯人取代波斯,從海路與中國進行貿易。大堂世界帝國於太宗、高宗時期形成,但從高宗末年漸出現破綻,安史之亂後更可以說是趨於崩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唐高宗、阿拉...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人!嘿嘿!這真是情勢逼人啊!」指他所陳述的狀況氣勢逼人,使人畏懼。後來「咄咄逼人」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言詞凌厲,氣勢迫人。(二)晉朝女書法家衛鑠在〈與釋某書〉中提到,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楷書已得到她的真傳,寫出來的字咄咄逼人,而且筆勢流利精妙,字體強勁有力而秀美,能力足夠到尚書館擔任書寫的工作。此處「咄咄逼人」一語用來形容文字的氣勢逼近或超越她自己的作品,令人敬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