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官衙公堂上所設置的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醒世姻緣》第一二回:「擊了三下堂鼓,那些六房衙役漸漸齊攏來。」
2.樂器名,打擊樂器。是指中國統樂器中的大堂鼓(大鼓)、小堂鼓(小鼓),是使用最頻繁的打擊樂器,其地位與日本太鼓、韓國太極鼓相當。以木為框,形圓鼓腹,兩面蒙牛皮。演奏時置於木架上,以鼓槌敲擊。常用於戲曲樂隊和一般民間節慶、廟會樂曲的演奏。鼓身外觀顏色多為紅色,少數是黑色、木材色。古代更被使用在宮廷宴會、升堂、報晨昏、戰爭。
倒懸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縛住人的雙足,使臉部朝下倒著懸掛起來。比喻處境極為艱困、危險。《後漢書.卷五八.臧洪》:「但懼秋風揚塵,伯珪馬首南向,張揚、飛燕旅力作難,北鄙將告倒懸之急,股肱奏乞歸之記耳。」《文選.潘岳.馬汧督誄》:「爨麥而炊,負戶以汲;累卵之危,倒懸之急。」也作「倒懸之苦」、「倒懸之危」、「倒懸捱命」。
吞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吞吃。《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仲長統》:「秦政乘并兼之勢,放虎狼之心,屠裂天下,吞食生人,暴虐不已。」
吠非其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狗對主人以外的人吠叫。語出《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比喻人臣各為其主。《舊唐書.卷九四.李嶠》:「或請誅之,中書令張說曰:『嶠雖不辯逆順,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其主,不可追討其罪。』」
民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房舍。如:「金門的統民宅建築與臺灣本島大不相同,極具地方特色。」《魏書.卷七七.列.高崇》:「刺史李世哲即尚書令崇之子,貴盛一時,多有非法,逼買民宅,廣興屋宇。」
通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多聞,言行可資效法的讀書人。《後漢書.卷三六.賈逵》:「逵所著經義詁及論難百餘萬言,……學者宗之,後世稱為通儒。」《儒林外史》第八回:「俗語說得好:『與其出一個斲削元氣的進士,不如出一個培養陰隲的通儒。』」
同出一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個血脈或文化承。如:「你我同出一脈,更應心手相連,開創新局。」
逢場作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逢場作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逢場作戲」原指江湖賣藝之人到了可以表演的地方就開場,在《景德燈錄》中描述鄧隱峰辭別道一禪師,禪師問他要去哪裡,他說去石頭大師之處,禪師告訴他:「石頭路滑。」意思是從石頭大師那兒很難學到東西。鄧隱峰卻回答說:「竿木隨身,逢場作戲。」「竿木」是架野臺的木材,江湖藝人隨身攜帶,遇到適合的場地就可以架臺開演,在禪宗語錄中多指悟道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說中的一種樹木。即棠棣。《說文解字.木部》:「栘,棠棣也。」
通識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求專求通的教育。其目標是透過廣泛的授,教導學生生活於現代社會所需的各門知識,以拓寬心靈、視野和知識領域,而培育出一個能全面觀照現代知識的發展,且能在現代社會善知自處的現代人。民國七十三年教育部規定各大學均應開設通識教育課程,使學生了解自身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關連,培養了解生活的現代知識分子。其設置理念源於西方大學教育理念,其課程設計則不限科系,使之能與各科系專業課程相對而成。 △通才教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