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邱良功母節孝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位於金門後埔街上。創建於清嘉慶年間。為表揚振威將軍邱志仁妻許氏含辛茹苦撫養子嗣,潔身守寡二十多年的貞德而建。由許氏的兒子,當時官拜浙江提督的邱良功上奏朝廷,請准旌表建坊,因而此坊上端正中鑲有石雕聖旨匾。此坊高約十一公尺,石材極佳,造形、雕刻精巧卓越。
常德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湖南北部沅江下游、洞庭湖西緣。公路通長沙、大庸等地。現有紡織機械、棉紡、船舶修造等工業。特產為武陵酒、金雞腐竹、德山香醋。名勝古蹟有秦武陵城、德山楚墓、明榮定王墓等。
南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嘉南平原以南的臺灣地區。如:「臺南的孔廟和赤嵌樓是南臺灣著名的古蹟。」
下城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中市東勢的古蹟,舊名「和興庄」。原是一處小型的集居型聚落,住戶通常與自家果園毗鄰,以便就近照顧園中的作物。嘉慶年間,粵人正式屯墾清廷賜譽樸仔籬社群的雞油埔一地,開始以天然的石頭壘砌出防禦工事,即今日的下城里。現今仍存有和興宮、校書第、日昇門、月恆門等古蹟、遺址。
開封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位於黃河南岸。古稱為「汴梁」、「臥牛城」,昔日因汴水的水運便利,成為中國五大古都之一。有隴海鐵路經過,現為該省文化、交通、商業中心。市內有鐵塔、龍庭、大相國寺等古蹟
土庫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屬雲林縣,位居虎尾溪西岸,有嘉南大圳流經。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約三萬五千。農產以稻米、甘藷、花生為主。有順天宮、鳳山寺等古蹟。今與虎尾、斗南兩鎮鼎足而立。
西臺古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光緒十年中法戰爭起,法將孤拔(Courbet )率遠東艦隊侵我臺澎,局勢告危,幸賴劉銘傳苦戰,方能保全此戰令清廷得以重視臺澎地位,光緒十三年臺灣建省,劉氏為首任巡撫,籌劃臺灣防務。當時在臺澎築建十座炮臺,本炮臺規模浩大。是一凹下式建築,內部分布許多拱頂隧道,四通八達,拱洞上方開有天窗,正面入口築有兩道拱門,前門洞上嵌有李鴻章所題「西嶼西臺」石額。是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座古炮臺,亦為一級古蹟
惠安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福建省,縣西有科山,東南臨洛陽江。附近多平野,交通頻繁。縣西南境與泉州間有洛陽橋,為著名古蹟。農產以甘薯、花生為主,沿海盛產魚、鹽。
彰化孔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有名的古蹟。位於彰化市禮門路六號。創建於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是當時臺灣最完整的學府。主殿為大成殿,內有清雍正、乾隆等皇帝所題的匾額。廟內原有的禮門、義路、泮池、萬仞宮牆皆毀於日治時代,其他地方亦多所殘敗,後經彰縣政府聘請專家,斥資修整,方見原有規模。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
拉孜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在西藏南部、日喀則西方、雅魯藏布江南岸。原為西藏地方的拉孜城,民國四十九年,與彭錯林宗併合為拉孜縣,成為藏南的國防重地。經濟以農業為主,著名古蹟有曲德寺、彭錯林寺。也稱為「章拉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