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1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審判官在公案上所置的小木塊。用以拍打桌面,警戒罪人。《三俠五義》第五回:「只見包公把驚木一拍,一聲斷喝。」《文明小史》第六回:「便把驚木一拍,罵道:『你自己犯的罪還不知道麼?』」簡稱為「驚」。
金馬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金馬門與玉殿。後世用以指翰林院,引申為顯赫的高位。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八齣:「吾想金馬玉,雖然清貴,竹籬茆舍,亦自逍遙。」《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金馬玉,羨翰林之聲價。」也作「玉金馬」、「玉金門」。
清末女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女學的發展,可以光緒三十三年(1907)學部奏定女學章程為一分野。在此之前,女子教育從不曾為正式教育體制所承認或重視;關於創設女學的倡議與實際行動,僅限少數思想前進的人士,例如宋恕、鄭觀應、陳熾、梁啟超、嚴復等,而較為重要的女學,多在上海一處開辦,如經正女學(光緒二十三年)、愛國女學校和務本女塾(光緒二十八年),至於清廷法令以及一般紳民是持反對或抵制的態度。
  光緒二十九年(1903)所頒布的〔奏定學章程〕,只有〔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部分略涉及女子教育,但全文內容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來涵括女學,即女子只可於家庭教之,令其能識應用之文字,通解家庭應用之書算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登上廳。《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揖。」《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來日聚文武於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後升議事。」
2.舊稱官吏登公審訊案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知縣升,眾人把上項事,說了一遍。」
3.比喻學問技藝已稍入門。《文選.孔融.薦禰衡表》:「初涉藝文,升睹奧。」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仲尼門徒,升者七十有二,顏氏居八人焉。」
金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玉殿及金馬門。後用以稱翰林院或顯赫的高位。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三折:「此別後我專想著你玉金馬懷離恨,誰再與野草閒花作近鄰。」也作「金馬玉」、「玉金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親尚在。《北史.卷八二.儒林傳下.王孝籍傳》:「慈母在,光陰遲暮,寒暑違闕,關上超遠。」《西遊記》第二七回:「我父母在,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稱各衙門的長官。《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時刑部官,是個部曹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我在京的時候,曾上過一個條陳給官。」
2.酒樓茶坊的服務人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當下吃完幾壺酒,官拿上肘子、湯和飯來。」也作「倌」。
〔欽定學章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國聯軍之役後,清廷下詔變法,銳意興學,加以西學不斷傳入,為了使國人加強對西方知識學問的學習,以便與列強對抗,配合此種實際上的需要,乃有訂定學制的主張,要求將西學納入學校體系中,以增進其學習效果。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清廷派張百熙為京師大學管學大臣,責成擬定全國學章程。張百熙乃上溯(中國)古制,參考列邦(歐、美、日本諸邦),並在其門生沈兆祉的籌畫下,於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進奏各學章程,即所謂〔欽定學章程〕,又稱〔壬寅學制〕,為庚子後新政之一,亦為近代中國確立新式學制之始。雖然張百熙說該章程兼並中西之長擬定而成,然實全抄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式婚禮的一種儀式。指新婚夫婦在禮行跪拜禮。《清平山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一道煙先進去了,也不管他下轎,也不管他拜。」《紅樓夢》第九七回:「雖然有服,外頭不用鼓樂,咱們南邊規矩是要拜的。」也稱為「拜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用以稱伯叔的女兒中年歲比自己大者。如:「姊的婚禮邀請了我們姊妹倆去當伴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