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射的。《漢書.卷五○.馮唐傳》:「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匹。」《宋史.卷四五一.忠義傳六.張世傑傳》:「元阿朮載彀士以火矢攻之,世傑兵亂,無敢發碇。」
炯炯有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目光明亮而有精神。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卷一.史料.江忠烈公殉難廬州》:「生平忠孝大節,出於天性,猿臂長身,目炯炯有神,顧盼磊然,與人交披肝瀝膽,終始不渝。」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龐元英《談藪》(據《說郛.卷三一》引)曹詠侍郎,妻碩人厲氏,餘姚大族女。……方詠盛時,鄉里奔走承迎,惟恐後,獨碩人之兄厲德新不然,詠銜怒。越時,德新為里正,詠風邑官,脅治百端,冀其祈己,竟不之屈。會之1>甫殂2>,乃遣介3>致書于詠4>。啟封乃〈樹倒猢猻5>散賦〉一篇。新州之行,又以十詩贈行,其一云:「斷尾雄雞不畏犧,憑依掇禍復何疑?八千里路新州瘴,歸骨中原是幾時?」詠得詩,憤極,然無如之何。 〔注解〕 (1) 會之:秦檜(?∼西元1155),字會之,南宋江寧人。性陰險,晚年殘忍尤甚。高宗時為相,挾金人以自重,力持和議,阻止恢復,誣殺岳飛等,一時忠臣良將殆盡,和議乃成。卒諡忠獻,寧宗改...
左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控制、指揮。《國語.越語上》:「寡君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
鑄成大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治通鑑.卷二六五.唐紀八一.昭宣帝天祐三年》1>初,田承嗣鎮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厚其給賜以自衛,為腹心;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而易之,自史憲誠以來皆立於其手。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朱全忠之圍鳳翔也,紹威遣軍將楊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誅之。……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時魏之亂兵散據貝、博、澶、相、衛州,全忠分命諸將攻討,至是悉平之,引兵南還。全忠2>留魏3>半歲4>,羅紹威5>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6>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7>,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豹騎宿衛。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1>。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2>,蘭破則飛3>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注解〕 (1) 潛行:祕密出行。 (2) 蘭:吳蘭,生卒年不詳,三國蜀之大將。 (3) 飛:張飛(西元?∼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盧世榮欲以一歲之期,將致十年之積,危萬民之命,易一己之榮。廣邀增羨之功,不恤顛連之患,期錙銖之悉取,上下以交征。視民如讎,為國歛怨。……宜將本人移置他處,量與一職,待其行事果異於前,治政實有成效,然後陞用,未以為遲。不使驟專非分之任,無令致有橫侈之權,則朝廷無將來後悔之患,本人無阿合馬喪家之禍。君父臣子之間,上下兩全其美,非惟國家之幸,實亦本人之大幸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參考資料〕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據《元曲選》引)司徒,我三五日間成其大事,則少這麼一個好夫人。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三二齣:「元,學生愚見,暫且固守城池,堅壁清野以待,看他來時,作應變計策。」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文化遺產:自然主義過於重視生活中的直接經驗,而忽略人類的文化遺產,故無法促使社會進步。資料來源:戴(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374062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