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71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門庭如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6>、趙7>、韓8>、魏9>聞之,皆朝於齊10>。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注解〕 (1)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戰國時齊國國君,名因齊。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2) 徐公:戰國時齊國的美男子,生卒年不詳。 (3) 私:偏愛。 (4) 蔽:受蒙蔽、受隱瞞欺騙。 (5) 刺:當面指責過失。 (6)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戰國七雄之一,後與齊、楚、韓、趙、魏為秦所滅。 (7) 趙:戰國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畫蛇著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畫蛇添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齊策二》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1>有祠者2>,賜其舍人3>卮酒4>。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5>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6>。』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7>無足,子安能8>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9>其酒。今君相楚...
禹餘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中藥。常呈大小圓石片或砂粒,膠附在褐鐵礦上,中間有空處,含黃色黏土,勻細清潔。產在池澤山島中的石類。相傳大禹戰勝,棄餘糧,化而為石,故有此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金石部.禹餘糧》:「時珍曰:『石中有細紛如麵,故曰餘糧,俗呼為太一禹餘糧。』」
巴黎和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光復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自甲午戰爭失敗割讓給日本後,至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臺灣始告光復。中央政府於九月九日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臺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則於十月二十五日在臺北舉行,因此便將十月二十五日定為臺灣光復節。簡稱為「光復節」。
初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初、最初。《戰國策.魏策三》:「初時惠王伐趙,戰勝乎三梁。」《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初時這余家巷的余家還和一個老鄉紳的虞家是世世為婚姻的,這兩家不肯同方家做親。」
迎刃以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 (3) 克:戰勝。 (4)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 水潦:水勢盛大。潦,音ㄌㄠˋ,雨下很大的樣子。 (6) 俟:等待。 (7) 預:杜預(西元22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神學成分開始增多,如長篇小說《阿爾戈英雄》(1899年)等作品。她在晚年寫的短篇小說集《光榮屬於被戰勝者》(1910年)再現了一月起義的場面。 主要作品及中文譯本 《格拉巴先生》(1869年)《瓦茲瓦夫的日記》(1871年)《馬爾達》(187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施友松譯 1959年為紀念波蘭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楊驊譯 1986年《艾里•馬克沃爾》(1876年)《梅伊爾•埃卓福維奇》(1878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施友松譯 1996年 編入該社...
赴湯跳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