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1.73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書信寄至報社或有關單位,抒發己見。[例]最近常有讀者投書至報社,表達對資源再生的看法。
大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此處勝跡遊賞,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赤壁,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剩,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是如此地短暫、渺小。想到這裡,難免感傷起來,轉而羨慕長江的永無窮盡。希望自己也能像天仙一樣地遨翔天際,和明月同壽。這裡的「渺滄海之一粟」後來演變成「滄海一粟」這句成語,比喻渺小而微不足道。
抒情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以抒發情感為主的文章。
憤世嫉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危言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告訴我們的。有人就認為賈誼是在「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意思是說賈誼是在故作驚人之語,好痛快地抒發內心的憤悶。呂氏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關於「危言聳聽」較早的源頭。
部落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落格又稱為網誌或網路日誌(英語:Blog,為Web Log的混成詞),中國大陸譯作博客,台灣譯作網誌、部落格, 港澳譯作网志,馬新譯作部落格、博客、網誌,是一種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圖片或影片的網頁或線上日記,用來抒發情感或分享資訊。網誌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許多部落客作者專注評論特定的議題或新聞,其他則作為個人日記。一個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影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超連結、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為主,仍有...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七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樂府的一種詩題,起於漢末。所謂七哀指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為反映社會動亂、抒發悲傷情感的五言詩。如王粲、曹植、張載皆有〈七哀詩〉。
黃景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古代詩人,黃景仁最推崇李白,自稱"我所師者非公誰"(《太白墓》),特別是那些描寫壯麗飛動的景色以抒發磊落恣放之情,明顯透出李白詩的風味,又兼有韓愈,李賀詩的成分. 著作 著作有《兩當軒集》22卷,其中詩16卷,詞3卷,詩詞補遺及遺文3卷。 評價 黃景仁的詩以七言之作(包括古體和律絕)最能顯示其特有的氣質,風格深受唐詩影響,但又自出機杼,黃景仁亦能詞,詞作明白曉暢,擅長白描,但含蓄不夠。
問花訪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花問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