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84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歐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隨父親一家返回光復後的臺灣。歐陽子在臺北第一女中讀書時,便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3歲就在報刊上發表散文,16歲開始寫詩。1957年秋天進入臺灣大學外文系就讀。1960年,她就讀大三時,與同班同學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始以「歐陽子」的筆名在《現代文學》寫小說。於1961年畢業後,在臺灣大學外文係任助教,次年赴美,獲愛荷華大學小說創作班碩士學位,後又入伊利諾大學進修文學課程。1965年隨夫定居德克薩斯州,直至今日。歐陽子在創作和評論兩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代表作品為小說集《那長頭發...
韓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著作3 評價4 飲食文學的作家與經典作品 簡介韓良露,寫作觸角廣及小說、電影評論、散文、劇本、占星學……等各種文類。也是近年最受出版界與藝文圈重視的占星學大師。 旅居倫敦時,就讀於倫都占星學院,並參加榮格分析心理學講座,潛心研究倫敦學派的深層占星學,並曾接受過英國電視台的訪問。 著作曾出版《12原型星座─了解你愛情、生命與靈魂的風景》(麥田出版)、《生命歷程全占星》、《寶瓶世紀全占星》、《人際關係全占星》、《愛情全占星》等星座書。近作有《狗日子‧貓時間》(馬可孛羅)《食在有意思》(麥田出版)。 評價近年來...
白先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變的情感。 著作:代表作《臺北人》,另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後收錄於《白先勇作品集》。責任編輯:謝靜雯資料來源: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ct101/speech-3.html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宗經復古,傳道明心。古文宗法韓愈、柳宗元,詩學杜甫、白居易,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導。王禹偁為宋代散文理論和新文風奠定了基礎。當初他對五代的浮華文風十分不滿,主張以韓愈和柳宗元為榜樣。他強調古文要「傳道明心」。可是他所指的「道」並非柳開所講的儒家道統之「道」,而是指民生和時弊,而他所謂的「心」只是指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和內心感受。他還要求文章平易暢達,反對用詞艱澀。因此,他的散文平易近人,風格古雅簡淡,自然明快,藝術性較高,而且處處反映現實和社會,鮮...
海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外,著名小說家艾爾莫•雷納德(Elmore Leonard)稱海明威是影響他最大的人,這可從他著的散文中看到。儘管他聲稱自己並不認真寫文學著作,但他卻說:「我以模仿海明威來學習……直至我發現自己並沒能模仿他對生命的態度。我並沒有像他那般對自己或任何事都存認真的態度。」 作品:《太陽依舊昇起》、《戰地春夢》、《戰地鐘聲》、《午後之死》、《渡河入林》、《老人與海》等等參考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C%A7%E5%86%85%E6%96%AF%E7%89%B9%C2%B7...
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這本散文集是編者總合各名家作品而成。」
敕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清時授六品以下官位的命令,稱為「敕命」。《正字通.攴部》:「敕,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凡褒嘉責讓叢用敕,詞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凌明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獲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小說首獎,世界華文成長小說獎,宗教文學獎小說首獎,吳濁流文藝獎。著有小說、親子散文、繪本、少年傳記故事等,曾選入爾雅版《八十五年短篇小說選》,並獲省教育廳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童話創作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童話第二名,民生報兒童文學獎。傳記作品多次獲得台灣「行政院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台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少年兒童類年度好書獎。 著作散文、小說《中短篇愛情烏托邦》(1999,九歌)《寶貝在說話》(2000,博揚)兒...
魯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
梁實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資料來源5 責任編輯 生平:梁實秋(1903年1月-1987年11月3日),號均默,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祖籍中國浙江杭縣(今餘杭),出生於北京。1915年夏,考入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1923年8月赴美留學,專攻英語和歐美文學,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影響;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青島大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