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8.6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舒國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舒國治1952年生於台北,原習電影,後心思移注文學,然成稿不多。 作品以散文.短篇小說.旅行記為主,短篇小說曾獲時報文學獎。1983至1990年浪跡美國,九十年代又續寫作。筆名:舍或之、步于塵、屠松郊、裘敬野、祝融之……。舒國治七十年代開始寫作,卻讓人不怎麼找得到他的書來讀。二十多年來,不少的讀者一逕保存著「人間副刊」中他的剪報。 著作《生活筆記一九七七》中的〈人名索引〉,張照堂編,言心版。《讀金庸偶得》遠景1982年版。遠流1987年及1998年版。...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 作品及成就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
駢體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講究句式、對偶,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及多用典故。其文體醞釀於東漢,盛行於南北朝。因其字句皆成對偶,故稱為「駢體文」。相對於散文而言。簡稱為「駢文」。
心靈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陽文忠:即歐陽修(西元1007∼1072),字扑籜,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
歐陽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著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並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也作「歐陽脩」。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際上領導人是歸有光。他主張文章不要雕飾太甚,應當恬適自然。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相比,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大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讚。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並沒有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大多是應酬文字,也有些是對當時政治的不滿,表現對人民的同情。有些寫景、記敘的文章,即事抒情,真切動人,篇幅短小,言簡意賅,結構精巧,波折多變。 評價游國恩先生在評價歸有光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目錄1 生平經歷2 學術思想3 評價:4 相關故事:5 著作:6 作品: 生平經歷袁枚十二歲中秀才,乾隆四年中進士,選入翰林院。曾任溧水、江浦、沭陽等縣縣令。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于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晚年遊歷南方諸...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等。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1917年高小畢業後,沈從文進入當地土著部隊辦理雜事,後任書記。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
黃春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遠流出版社 2005年《沒有時刻的月臺》(黃春明作品集5)聯合文學 2009年《龍眼的季節》?年散文《鄉土組曲》(台灣民謠記事)遠流出版社 1976年《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皇冠出版社 1989年,新版(黃春明作品集6)聯合文學 2009年《九彎十八拐》(黃春明作品集7)聯合文學 2009年《大便老師》(黃春明作品集8)聯合文學 2009年《毛毛有話》皇冠出版社 1993年《我是貓也》(撕畫童話)皇冠出版社 1993年《短鼻象》(撕畫童話)皇冠出版社 1993年《小駝背》(撕畫童話)皇冠出版社 1993年《愛吃糖的皇帝》...
變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變文文體是由散文及韻文交替組成,以鋪敘佛經義旨為主。內容為演繹佛經故事(如目蓮變文、維摩結經講經文)及歷史、民間故事(如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是研究中國講唱文學的重要材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