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2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為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西元420∼西元479)建國後,於永初元年(西元420)將前代之《大豫舞》改稱《後舞》。孝建二年(西元455)又將《後舞》改稱《宣舞》。《宣舞》所用之舞具有:牟弩、干戚。執牟弩舞具者本為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之《巴渝舞》。執干戚舞具者本為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之《武舞》。宋朝僅改其名及歌辭,並未變更其舞法。
《通典.卷一四七》。
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中短波光產生強列散射之影響。例如天空中太陽光之藍色短波光常被大量散射,使吾人看到之天空呈現藍色。清晨或黃昏所看到之太陽呈現紅色,係因此時太陽光通過大氣層較厚,其中藍色及綠色短波光全被散射,僅剩下紅色長波光所致。
葛爾特,瓦斯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德國舞蹈家、演員。生長於歐洲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亂世,加上她思想獨立及不輕易屈服的個性,使得當時的觀眾把她的藝術置於邊緣狀態,而她一生的遭遇也可以視為是戰亂的象徵。葛爾特是前衛藝術的推動者,她曾在柏林「德國劇院」(Deutsches Theatre)與畫家Reinhardt合作演出;也在巴黎「香榭里西亞劇院」(Theatre des Champs-éysées)參加超現實主義藝術演出事件。同時也在蘇聯與藝術家Palist合作,並與愛因斯坦交往。她的舞蹈是自學而來的,多依賴偏重於直覺性的自發。她喜歡在小夜總會演出,大膽地表現社會低階層人物的寫照,如鴇母、乳娘、拳擊手、小丑等角色,用...
M. Michel et I. Ginot《La danse au XXe siècle》.
古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舞蹈家卡蘿.阿米塔基(Karole Armitage)於1981年發表之作品。此舞企圖在古典芭蕾的動作語彙上作突破,加入不同的動作精力與質感,呈現具現代快感、樣貌清新的芭蕾舞作。
Allen Robertson & Donald Hutera《The Dance Handbook》1988.
嶼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門縣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公孫痤巴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枕頭形或卵形,鼓脹。背緣隆起,前、後兩緣急爲彎曲。腹緣爲稍微平直。前、後兩緣爲弧形或稍微曲度的大小不盡相同。殼表光滑或粗糙。殼體呈橢圓形或與枕頭形的組合形,鼓脹。前、後兩緣爲圓弧形,近於前、後對稱。腹緣爲大圓弧形,突出,隆起。殼體周緣無緣稜,腹緣不凹入。殼表隆起,無任何裝蝕,光滑,但可能散布有疏稀大麻孔。
爾,大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英國舞者兼教師,他出生於哈里法克斯(Halifax),卒於倫敦。早期進莎德斯威爾斯芭蕾舞學校(Sadler´s Wells Ballet School)習舞,1947年加入該舞團,於1953年晉升為獨舞者。1955年成為男主角(Principal Dancer)。薩姆斯(Sames)退休後,布爾取代其地位,成為名伶瑪格特.芳登(Margot Fonteyn)的搭擋。其演出之舞蹈角色範圍極廣,包括克蘭柯(Cranko)的《鳳梨捲》(Pineapple Poll, 1951)、《四月的丑角》(Harlequin in April)、《寶塔王子》(Prince of the Pagodas,...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尤迪尼克,阿克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南斯拉夫舞者,他生於沙拉耶佛(Sarajevo),曾於當地的歌劇芭蕾舞學校就讀,1961年加入舞團,接著應聘於札格拉布國家歌劇院(the Zagreb National Opera)演出。1964年加入賓西維尼亞芭蕾舞團(the Pennsylvania Ballet),成為該團首席舞者,同時和他的妻子芭芭拉.松朵娜多(Barbara Sandonato)搭擋演出。他們的叫座舞碼有羅德罕(Rodham)所編的《第十盛宴》(Gala Dix, 1967)、《騎士變奏曲》(Cavalier Variations, 1969)和布特雷(Butler)所作的《典禮》(Ceremory, 1968...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沃斯特,法蘭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十八世紀的女芭蕾舞者及教師,曾私下隨一位狄保(Thibaud)先生學舞,接著就學於皇家音樂學院(Academie Royale de Musique),早期在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默默無聞,她的第一次演出可能是1695年在「芭蕾舞季」舞作中,1699年算是首次正式在盧利.拉摩(Lully Rameau)所編的《阿迪斯神》(Atys)中獻藝。從1705年開始,她代替蘇碧妮(Subigny)成為首席女舞者,也從事編舞的工作,在作曲家強-喬瑟夫.何貝爾協助之下,編了許多名作,例如:《舞蹈特點》(Les Caractère de la Danse),接著她引介瑪麗.莎蕾(...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 Jacqueline Challet-Haas《Terminologie de la Danse Classique》1987、Barbara Noami & Cohe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對地震強度的簡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