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2.6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蓮地方法院在2007年11月29日判刑確定。但2009年1月17日,花蓮縣又發生小學5年級男生被簸柄打屁股的事件,引起傳媒大幅報道。台灣立法禁止體罰後,常有學生或學生的家人在體罰現場用手機或數位相機拍攝實景,向媒體、民意代表、教育主管機關申訴。 體罰做為刑罰的爭議世界各國對刑罰體罰看法不同,主要爭議在其是否人道和有效方面。對體罰例如1994年,新加坡法院對一名塗鴉和盜竊的美國少年Michael P. Fay的判決中包含鞭笞6下(後減為4下),被美國人普遍認為不人道,總統克林頓呼籲赦免,但未遂。 體罰未成年人的爭議 反...
可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夠。《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本指獲罪入官服雜役的人,後泛指奴僕。如:「奴隸」、「奴婢」。《論語.微子》:「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疏而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網雖寬大鬆散,但絕不會讓犯罪者逃脫。《北史.卷九四.高麗列傳》:「暨子避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載不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天網疏而不漏,張敏這廝呵!你為人太不悛,從前作過,赦後結冤,萬剮凌遲誰見憐!」亦指內容簡要卻不遺漏。《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疏而不漏,綱要克舉。」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註》:「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
繼志述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克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草繩或竹片編成的盛土器具。如:「畚」、「畚斗」。《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於朝,有人荷畚。」
用畚撮取東西。如:「畚土」、「畚草」。
許由洗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歸隱山林,優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於己,便感到耳朵受到汙染,因而臨水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卷下.河間雜歌.山操》。後以許由洗耳比喻心性曠達,超脫於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句下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耳。」
善價而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黃百家《學初稿.卷一.解或》:「而獨于學宮之肄業,鄭重靳惜,必待善價而沽諸。」
假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果。《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假使臣得同行於子,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有何恥?」《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假使小的有兒子,少爺送去考,也沒有人敢說?」也作「假如」、「假若」。
恬淡寡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也作「恬淡無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