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舌尖後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流受舌面前部和前硬顎的阻礙所發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中的ㄓ、ㄔ、ㄕ、ㄖ。也稱為「捲舌音」、「舌音」。
帶水拖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也無。」師云:「珍重。」有僧問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起立,以杖繞身一轉,一足,云:「會麼?」僧無對,師打之。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默然。其僧又問石霜:「此意如何?」石霜云:「主人勤拳帶累,闍黎1>拖泥帶水。」耽源問:「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師云:「是聖。」耽源乃打師一摑。師云:「知汝不到這個境界。」 〔注解〕 (1) 闍黎:即阿闍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阿闍黎」為梵語&a01.gif;c&a01.gif;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
風雨飄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敘述孩子被貓頭鷹抓走,以及自己為保全家園,費盡辛苦構築巢穴的過程。末段則用了「譙譙」、「翛翛」、「」、「嘵嘵」數個疊字,描寫母鳥竭盡心力後的憔悴與朝不保夕的驚恐。母鳥自訴:「為了築巢,我的羽毛變得散亂枯焦,尾巴殘破得像是枯黃的稻草。但那窩巢在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被風雨吹打得搖搖晃晃,我內心無比恐懼,卻只能無助的哀叫。」此詩或有所寄託,今日已不可確知。後來「風雨飄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局動盪不安,極不穩定。出現「風雨飄搖」的書證如宋.鄭清之〈念奴嬌.楚天霜曉〉詞:「多少風雨飄搖,夫君何素,晚節應難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蚍衃:一種似葵的植物。《爾雅.釋草》:「荍,蚍衃。」晉.郭璞.注:「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起。』」
仰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景仰愛慕。《文選.潘岳.西征賦》:「心懃以仰止,不加敬而自祗。」唐.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詩:「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口尚乳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裡還有奶腥味。比喻年輕缺乏經驗。《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晉書.卷九九.桓玄傳》:「元顯口尚乳臭,劉牢之大失物情,若兵臨近畿,示以威賞,則土崩之勢可足而待。」也作「乳臭未乾」。
玉搔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子的首飾,玉製的髮簪。因漢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頭,所以稱玉簪為「玉搔頭」。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金雀玉搔頭。」也稱為「玉簪」。
群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才俊之士。《文選.阮籍.奏記詣蔣公》:「群英首,俊賢抗足。」也作「群彥」。
卷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舌尖往後。如:「卷舌音」。也作「捲舌」。
止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干戈,平息戰爭。《文選.左思.魏都賦》:「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則干木之德自解紛也。」唐.白居易〈為宰相賀殺賊表〉:「況我乘破竹,彼繼覆車,止戈之期,足可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