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6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職業倦怠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長久從事同一工作而產生疲乏、厭倦、無法集中心力等症狀。常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情緒。
監獄內職業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獄內職業訓練」係為監獄中的囚犯提供以職業訓練為主的教育訓練活動,俾發展其將來回到社會中生活所必需的正確態度、良好國民所應具備的道德、以及謀生的技能,使其順利的返回社會中生活。
  歐洲古代只注重文藝教育和貴族教育,輕視工藝,有如我國古代之重士而輕農工商業。至中古時代始有學徒制度,旨在習一藝之長以謀生計,但並無職業陶冶的意義,而為當時一般所謂上等人士所不屑與為。十九世紀中葉以前,歐州社會人士多視做工習藝為卑賤,認為工業職業教育理應為少年罪犯感化之設施,遂有工業感化學校之名,嗣後為監獄中的囚犯提供的各種教育活動的場所,通常都設在監獄之中,故又稱之為監獄學校。
職業教育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教育學派泛指民國初年所有重視並倡導職業教育的團體及個人。其時,中華職業教育社以提倡職業教育為號召;因鑒於鄉村教育占職業教育絕大部分,乃決定在鄉村中倡導職業教育。民國十五年(1926)冬,該社聯合中華教育改進社,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教育科,首先在江蘇崑山縣徐公橋,設立以鄉為單位的鄉村改進試驗區;次年,三團體退出,由中華職業教育社單獨辦理。十七年春,在區內成立鄉村教育改進會;二十三年交回村民自辦。其後,該社又於黃墟、善人橋、顧高莊、滬郊等地區分別成立農村改進區,從事鄉村改進事宜;其辦法似近於鄉村建設的性質。但就其所訂方針來看,一切改進計畫均以教育為中心,著重運用教育力量達...
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政府為積極發展職業訓練,乃據〔內政部組織法〕及〔內政部職業訓練局組織條例〕之規定,於民國七十年(1981)三月二日正式成立職業訓練局;嗣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八月一日改隸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依其組織條例的規定,設立下列五組,分別掌理不同業務如次:
  1.綜合規劃組:掌理綜合性政策、法制的研究發展、規劃、管考及專案評鑑,職業訓練與職業教育協調配合的研擬,職訓規範、課程標準、教材的研訂、審查,職業訓練成本標準的研訂,及國際合作交流事項。
  2.公共訓練組:掌理公共職訓政策、法規、行政的研訂、審查、修正,政府機關與財團法人設立職訓機構的立案審查、輔導及管...
減少職業性暴露限度的潛在衝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少職業性暴露限度至500毫侖目/年對於核能電廠的潛在衝擊有四:
  1.電廠工作人員的需求增加。
  2.累積的人口劑量增加。
  3.電廠運轉的費用增加。
  4.電廠停機的時間增加。
職業復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復健乃指為傷殘者提供矯治與復健性服務的設施,以使其能充分發揮職業上的潛能。由於傷殘的狀況可能出生時即已存在,亦可能係中途致殘,而傷殘的部位與損傷情況又因人而異,因此所需要的復健服務有個別差異,然一般而言,實施職業復健可分為四個階段:
  1.評量階段:即對傷殘者進行職能評估,以了解其目前及潛在的身心功能水準,以預斷其接受職業訓練及就業的可能性,以及其可從事的工作種類、需要接受何種訓練。
  2.計畫階段:根據職能評估的結果與建議,會同有關人員擬議書面的個別化復健方案(Individualized Written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WR...
工業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業職業教育係指在高級職業學校中專門培養與增進學生從事工業相關行業中所需之技能、知識與態度的教育措施,故包括養成教育與補習教育二種型態。根據行業,其下又可分成各種科別,用機械科、電機科、化工科等。
  我國工業職業教育以培養健全的工業基層技術人才為目標。根據課程的目標,除應注重人格修養及文化陶冶外,並應:(1)培養學生敬業、負責、勤奮、合作等職業道德;(2)傳授各類科的基本知識與實用技能;(3)奠定學生創造、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的能力。
  工業職業教育課程分甲、乙二類。甲類課程係採職業群集式設計,共有機械群、電機電子群、化工群、土木建築群、工藝群等五群十七個科別。乙類課...
能力本位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本位職業教育係根據職業現場的需要,訂定職業成功從業者所需之能力(competency),並據以培養學生達到這些能力的一種職業教育系統。在此系統中,其目的在於透過教育的歷程使學生達成一組預先設計的能力標準;其規劃與管理則係根據系統途徑(system approach)而進行;其過程則充分重視對學生個別差異的適應;其評量則重視學生對效標(criterion)與目標的達成,而非與群體做比較。
  能力本位教育係一九六七年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研究局(the Bureau of Research, U.S. Office of Education)所發起,這種教育改革首先發生在師範教育領域...
職業教育期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教育期刊〕於一九二六年出刊。由美國職業教育協會(American Vocational Association, AVA)發行,對象主要是以AVA的會員為主。AVA的會員又分為學生會員與一般會員,皆需繳交會費,唯前者繳交之費用較後者少。通常一般會員的特質除教師外,多屬業界人士。「職業教育期刊」定期寄發每位會員。若為非會員亦可訂購,其費用則分為國內(美國)與國外兩種價錢。
  〔職業教育期刊〕屬月刊式的出版物,但每年只出八期。早期為每年的八月至次年五月出版,但十一、十二月與一、二月各為雙月刊;而現在則是十一、十二月仍出雙月刊,其餘則由九月至次年的五月皆出月刊。每年仍出八期。<...
職業安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類別繁多,從業人員稍一不慎,就可能遭致事故傷害,蒙受損失,因之各類職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基本的職業安全知能。
  1.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有害物質可透過皮膚接觸、呼吸吸入、飲食吃入,及其他如光線、輻射線、噪音等入侵人體。
  2.職業安全:(1)環境管制:①使用密閉容器或密閉式作業,以防有毒氣體散發;②用水溼法減少塵埃飛揚;③以局部抽氣法除去工作場所的塵埃、煙霧及有害氣體;④全面保持良好通風,以防空氣汙染;⑤使用或製造危險物品的工廠,應畫定工作地區或隔離作業過程,避免員工接觸有害物質;⑥保持廠房及環境清潔,防止汙染和雜亂。廠內的抽氣吸塵、清潔溼掃、廢物的收集和處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