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步步高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福人仕途順利,職位不斷提升的吉祥話。如:「春節團拜,大家互祝『恭喜發財,步步高陞』。」也作「步步高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誇、褒獎。如:「美」。《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來稱姬輦名氣很大。因為這句成語是用來頌他人的聲名,所以常和「久聞大名」、「久仰大名」連用。
難能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能可貴」之「難能」是指不容易做到的事。《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二》裴松之注引魏文帝的話:「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是說荀彧曾美文帝左右開弓的射箭技巧,認為這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若能將不容易做到的事做成,當然就顯得更加有價值,更加珍貴,故有「難能可貴」之語。宋人蘇軾在〈荀卿論〉一文中,便美「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為「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意思是說:孔子弟子中的三個傑出人才,子路性格勇敢,行事義無反顧;子貢反應迅捷,遇事機敏能辯;冉有多才多藝,處事左右逢源。他們擁有的才幹,都是普天下難以尋求而彌足珍貴的。另外,與蘇軾同為宋代的...
回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rbal feedback),是指學生在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對他的表現所給予口頭上的許或批評。教師在給予學生回饋時,宜遵守以下兩個原則:其一,當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無論問題的性質如何,也無論問題是否合理,教師均宜先予以接受。其二,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無論他回答得正確或錯誤,原則上對他敢於回答的行為,先表示接納和肯定。2.文字回饋:所謂文字回饋(written feedback),是指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寫在作業上的文字。教師批閱學生作業時,不宜只對作業的正確或錯誤做出標示。宜在學生的作業上寫幾句簡單的話...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五燈會元.卷二.保唐無住禪師》:「弟子亦曾問諸供奉大德,皆弟子不可思議。當知彼等但徇人情,師今從理解說,合心地法,實是真理不可思議。」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四.田叔列傳》載,漢初的田叔本是趙國陘城人,他的祖先則是齊國田氏。田叔喜歡劍術,又曾向樂巨公學習黃老之術。他的個性嚴正清白,並以此自喜,經常和一些德高望重之人交往。後來趙國人把田叔推薦給趙相趙午,趙午又在趙王張敖面前稱他,於是趙王任命田叔為郎中。不久,陳豨在代地造反,高祖前去討伐,途中經過趙國。趙王十分恭敬地親自端著食盤獻食,高祖卻傲慢地蹲踞在席上,又大聲責罵趙王。趙午等數十人聽了之後,都非常生氣,對趙王說:「大王事奉皇上完全合乎禮節,皇上卻對大王如此無禮,我們實在看不過去,決定要造反報仇。」趙王聽了之後,氣得咬破了自己的指頭,駁斥道:「我們的祖先失去了國家,如果沒有皇上,我...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柯爾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情境時,一般都是遵從世俗或社會規範。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取向(乖孩子取向)-尋求別人認可,凡是成人賞的,自己就認為是對的。社會大眾認可的就是對的,社會大眾反對的就是錯的,此取向是從在家順從父母管教養成的,以後擴大到社會人際關係。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遵守社會規範,認定規範中所訂定的事項是不能改變的。是一種信守法律權威重視社會秩序的心理取向,在心理認同自己的角色,在行為上有責任心,以及義務。第三期 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在面對悠關道德的情境時,可本諸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獎勵、揚。《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