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0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永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永華(?~1680),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鄭政權的輔佐者。目錄1 生平2 施行政策2.1 內政2.2 教育2.3 經濟貿易3 參考書目 生平陳永華成長的年代正值明末清初之際,許多人懷抱反清復明之志,陳永華也在永曆初年效忠鄭成功。鄭成功深深賞識陳永華的才幹與見識,將他比喻為「當今臥龍(諸葛亮)」,授予參軍職。之後陳永華一路支持北伐長江、輔佐鄭成功攻打臺灣。(註1)然而世事難料,鄭成功在攻下臺灣一年後便去世。鄭成功去世後,陳永華先後輔佐鄭經、鄭克臧,許多政事都仰賴陳永華規劃主持。永曆28年(1674)鄭經出兵福建時留守臺...
國立北斗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校徽3 學院系所4 校史5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Nei-Pu Senior Agricultural-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校徽 學院系所商業經營科廣告設計科美容科資料處理科國際貿易科綜合高中科實用技能學程綜合職能科 校史民國57年8月 本校於正式成立,創校名稱為「台灣 省立北斗高級中學」,省派陳震先生兼任校長,接辦原彰 化縣立北斗中學高級二、三年級學生,並招收一年級新生。民國58年8月 省派蔣超俊先生任校長,積極規劃 ,發展迅速。民國61...
馬克思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唯物史觀」。 著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如下:德意志意識形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共產黨宣言(1848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資本論(1867年)法蘭西內戰(1871年)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參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 外部連接馬克思主義文庫Chinaworker 中文捍衛馬克思主義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業與學界需求人才落差,均衡人才供需,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教育目標。擴展國際化的視野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培養學生之國際觀,基礎競爭能力,以培養具全球化競爭力之企業所需人才為重要目標。 因此,本校著重:加強有關國際情勢、壓力管理、外語能力…等等課程。與國外學校締結姐妹校、建立交換學生制度。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進行講學或駐校指導及辦理國際研討會。培養全人化的通識教育理念 為融合人文精神與科技發展的科技人文素養教育,本校致力於:通識課程之擴展與轉型。辦理多元藝術季活動。落實生活輔導及人格養成計畫。打造優質化的...
土木堡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大。當時在蒙古高原一帶,瓦刺酋長也先統一了韃靼和瓦刺,要求和明朝通商。明朝在大同設立馬市,許其朝貢貿易。但雙方因為貿易條件談不隴,也先乃訴諸武力,向明朝攻擊。明軍連遭敗績,王振因怕故鄉蔚州為敵所奪,乃勸英宗親征。英宗聽信王振,壓制群臣的反對,親率五十萬大軍,至大同,目睹也先軍隊的優勢,遽引軍而返。軍次土木堡(河北懷來縣),為也先包圍。英宗被虜,王振及其他重臣戰死,此及「土木堡之變」(1449年)。消息傳至北京,朝廷為之大亂,其中有主張遷都南京者。...
輸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國或外地的貨物運銷本國或本地。[例]今年美國對我的貿易輸入總值,比去年減少了百分之一。
推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行發展。如:「推展國民外交」、「推展國際貿易」。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對他往後遊歷各地、經商都發揮了作用。20歲的李春生在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買辦,從事西洋貨物與茶葉貿易,後因太平天國危及廈門,透過老闆的推薦輾轉來到臺灣。(同註1) 臺灣經商咸豐5年(1866),李春生來到臺灣後,跟隨寶順洋行的杜德(John Dodd)經商,從事茶葉和樟腦出口。杜德可說是早期推廣臺灣茶葉的重要人物,他從福建安溪引進茶種栽培。李春生原本為洋行租了一間位於艋舺的店面,卻因為艋舺人排外轉至大稻埕。剛好當時艋舺港口因為淤積功能漸失,李春生因此建立了往後大稻埕茶葉重鎮的地位。在寶順洋行休業後,李春生轉任英商和記...
國立新竹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校徽 校訓忠信篤敬忠:盡己曰忠信:推己及人篤:純厚踏實敬:恭敬謹慎 教學單位國際貿易科資料處理科應用外語科綜合高中實用技能班 校史29.04本校創立,原名為「新竹州立新竹商業學校」。學制為五年制,日籍校長為光永美紀。30.11日籍河合讓任校長。31.03日籍今井壽男接任校長。33.03改設「新竹州立新竹農業學校」,停招商業學校生,改招農校學生。戰爭結束前農校因疏散遷設苗栗。34.03戰局關係,五年制縮短為四年制。34.08台灣光復,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派羅富生先生為代理校長辦理接收。學制改為初商三年高商三...
英法百年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格蘭人,統一法國。後者則非但不肯,還想奪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兩國另因法蘭德斯的貿易糾紛,加深彼此的衝突。該地位於法國北疆,表面隸屬法國,實際獨自行政,且與英格蘭有很多羊毛貿易。 公元132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登基。他認為自己也該擁有法國王位,但法國當時為菲利普六世所有。於是愛德華在1337年向法國宣戰,就此開啟了百年戰爭;這場戰爭持續到了1453年。1346年,愛德華率領英軍橫渡英吉利海峽,並在克雷西大敗菲利普的軍隊。1356...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