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2.0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腦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刑具。綑在頭上可以用力收縮夾緊,使人常痛苦。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則你那綑麻繩用竹簽,批頭棍下腦箍,可不道父娘一樣皮和骨。」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齣:「馬不弔不肥,人不拶不直,把這廝上起腦箍來。」
蓬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婦女頭上戴的髮飾,約一尺長的大銀櫛。《聊齋志.卷二.聶小倩》:「(甯采臣)見短牆外一小院落,有婦可四十餘,一媼衣𪑦緋,插蓬沓,鮐背龍鍾,偶語月下。」
女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中學或女子高級中學。如:「她自國小畢業後一路念女中上來,所以剛上大學還不習慣與性相處。」
女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優、精明幹練的女性。
大和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古代繪畫的流派之一。一般是指於模仿中國格調的唐繪,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繪畫形式。始於安平時代(西元794~1185),以日本的風俗、景物等為題材,畫風清麗,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對後世日本繪畫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也稱為「大和畫」。
邊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唐德宗時畫家,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官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下筆輕利,用色鮮明而不掩筆跡,堪稱花鳥畫派之優傑。曾奉皇命描繪孔雀,毛羽金翠輝映,神態生動靈,舞姿若合音節,為時人所讚嘆。
豆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豆煮成的稀飯。《後漢書.卷一七.馮傳》:「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
表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耀誇飾。《舊唐書.卷一三三.李晟傳》:「每將合戰,必自,衣錦裘、繡帽前行,親自指導。懷光望見惡之,乃謂晟曰:『將帥當持重,豈宜自表飾以啗賊也!』」
八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思想家龍樹所撰中論一書中,詮釋般若空義的綱領,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不來、不去八種。傳入中國後,成為三論宗重要學說之一。也稱為「八不中道」。
擴大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大音頻的機器。是整個擴音系統中負責放大功能的主機,可以將傳聲器、拾音器所收到的微弱聲頻放大,傳達至揚聲器後輸出。[例]她微弱的聲音透過擴大機由喇叭輸出後,變得常響亮清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