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2 ms
共 3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突然。《列子.湯問》:「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八.雷》:「氣復如半床,已至如盤,騞然墜地,變成熨斗、折刀、小折腳鐺焉。」
|
先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子女稱已死的父親。晉.張湛〈列子注序〉:「湛聞之先父曰:『吾先君與劉正輿、傅穎根,皆王氏之甥也。』」《三國演義》第三回:「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也稱為「先府君」、「先大夫」、「先考」、「先嚴」。
|
流水高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山流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山流水」原形容樂曲的高妙,出自於《列子.湯問》裡的一段故事:春秋時楚國的伯牙善於彈琴,每回彈琴時,好友鍾子期都能聽出他琴音裡要表達的心意。有一回他在彈琴時,想要展現的是高山的壯闊,鍾子期聽了後說:「彈得真好!像泰山般高聳。」又有一次想表達盛大的流水,鍾子期就說:「嗯!這琴聲有如江河般地壯闊。」每次不論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伯牙想藉由琴聲表達的意念,伯牙十分感動。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此生再也沒有人能這樣懂得他的音樂了,於是將琴摔壞,終生不再彈琴。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流傳後世甚廣,因此「知音」一詞就用來比喻知心的朋友。而文中「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
|
聲遏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響遏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
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月不絕。」
|
膚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的顏色。《管子.內業》:「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列子.湯問》:「沐浴神瀵,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
|
華胥之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黃帝夢遊華胥氏之國,悟得治國之道,因而天下大治。典出《列子.黃帝》。後泛指仙境、夢境。
|
聞名不如見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聞比不上親眼目睹的真切。《北史.卷九一.列女傳.魏房愛親妻崔氏傳》:「具丘人列子不孝,吏欲案之,景伯為之悲傷,入白其母。母曰:『吾聞聞名不如見面,小人未見禮教,何足責哉!但呼其母來,吾與之同居,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見汝事吾,或應自改。』」《紅樓夢》第七七回:「『聞名不如見面』,空長了一個好模樣兒,竟是沒藥性的爆竹,只好裝幌子罷。」
|
聲振林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歌聲激越響亮。《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
|
香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芬芳的氣味。《列子.湯問》:「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喫過,又喚了一巡真『天都』,雖是隔年陳的,那香氣尤烈。」也稱為「香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