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9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創造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綜合、評鑑等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培養。6.強調情意較學。7.重視學生之個別差異。8.注意激發潛能,啟發創造的思考能力。 注意事項1.教師在學習指導方面:(1)教師所提出之問題,應是開放性,沒有單一答案之問題。(2)教師處理學生意見或回答問題時,應盡量接納學生不同之意見,少做價值性批判。(3)教師對於學生的錯誤經驗,盡量避免指責,以免使學生喪失自信,或因而退縮。2.教師在發問技巧方面:(1)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比較”能力之問題或情境。(2)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分析”能力之問題或情境。(3)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想像”能力之...
啟蒙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上指崇理性、重自由的十七、十八世紀,為支配英、德、法思想界的啟蒙時代。後泛指開拓新知識、啟發新思想的時代。
社會科批判性思考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練習教學法、讀圖教學法、角色扮演、問思教學法、年表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精熟教學法、啟發教學法、協同教學法等。並能視教學領域及教學目標,靈活運用。5. 善用觀察、觀賞及實地參觀,要求觀念性問題的生活化。6. 鼓勵發問,多向溝通,務使學生能對知識不段的質疑,也鼓勵教師生以外的交談,善用同儕學習的機會來學習。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科、教學策略英文關鍵字:Social Studies、Teaching Strategies 參考資料陳國彥博士著。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民國85年3月,頁156-157,學富文化事...
令人深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醒時,忽然聽見寺院的晨鐘響起,頓時引發人深刻的省悟。後來「發人深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啟發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在清代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這句成語的應用,如《虞初新志》:「明末死於忠義者,較前代為獨盛,特存此一編,以當清夜聞鐘,發人深省。」這是清代張潮評論〈金忠潔公傳〉一文之語。〈金忠潔公傳〉記述了明人金鉉這位忠貞之士的事蹟,而張潮認為明朝末年,為國而死的人士較之前的朝代來得多,所以收錄這篇,希望能像那清夜的鐘聲一般,可以啟發人深思,作為鑑戒。
馬可波羅(Marco Pol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秀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一種煙水迷離的韻緻。而在經歷人生種種磨難的中年之後,寫作文風逐漸貼近現實,更注重真實生活所能帶來的啟發,擅長於微小的日常瑣事中見微知著,從一粒細砂,一片花瓣,一點星光,尋覓出對人生的深厚啟示。她認為,文藝作品的取材可大可小,但要從小處著手、往大處著眼;微小的題材,經過創作者的慧心詮釋和妙筆描繪,一定能寫出人性的光輝和宇宙間的真理。她也認為,一篇好的作品不僅要有生命,還要有魅力,乃至文章在疾徐自如中往前進展。 著作《人生小景》散文和小說合集《我的水墨小品》《寫作是藝術》《詩人的小木屋》《湖水秋燈》《石竹花的沉思》《三色菫...
游刃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遊刃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
刃有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遊刃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
背車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背道而馳」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據《全唐文.卷六七四.白居易》引)1>宰相之耳,待天下之耳而後聰也;宰相之目,待天下之目而後明也;宰相之心識,待天下之心識而後能啟發聖神也。然則下取天下耳目心識,上以為天子聰明神聖者,此宰相之本職也,而為匡輔緝熙宣和之道也。若宰相唯以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朝廷之得失,豈盡知見乎?必不盡也,而況於天下之得失乎?宰相之耳目得聰明乎?必未也,而況於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然則天下聰明心識,取之豈無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與不知,行與不行耳。噫!自開元2>以來,斯道寖3>衰,鮮能行者。自貞元4>以來,斯道寖微,鮮能知者。豈...
訓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誨啟發。《書經.周官》:「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