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91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參差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參差不齊」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揚雄《法言.序》仲尼1>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一諸聖2>,譔〈重黎〉、〈淵騫〉。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一諸聖:完全以聖人之道來衡量。,同「概」。〔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員之一。1922年後,曾以《小說月報》編務爲掩護,從事黨中央聯絡員工作。這時期,也曾先後在黨所辦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學任教,爲革命事業培養幹部。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茅盾直接投身於群衆革命運動。 6月,和鄭振鐸等創辦了《公理日報》,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爲職工代表,參加了商務印書館的罷工鬥爭。國民黨召開西山會議後,茅盾和惲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組織了國民黨左派的上海市黨部。1925年底,茅盾和惲代英等被選爲左派國民黨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留廣州工作,在毛澤東任代理部長的國民黨中央宣...
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時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後用來稱無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太史公曰》:「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朱元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政治制度3 軍事制度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簡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漢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後更名興宗,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之東鄉。廟號太祖,諡高皇帝。因年號洪武也俗稱朱洪武或洪武大帝。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參與元末民變,反抗蒙元政權;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起義軍,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間,勤於政務,例行節儉,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污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
善誘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
郡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呼郡王或親王的女兒。[例]她雖然貴為郡主,卻嚮往自由平凡的平民生活。
明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洞若觀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盤庚是成湯的十世孫,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書.盤庚》是盤庚為了遷都所作告諭臣民之書,共分三篇。上篇是盤庚對邦伯、執事等貴冑大臣的訓誡之詞,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礙遷都的行為都是違背天意的;中篇則是對平民的訓詞,口氣嚴厲,語帶威脅,要人民共同支持遷都之舉,否則就會被處死;下篇則是遷都後,盤庚告誡百官諸侯之言,希望他們能夠把恩德廣施於民。在上篇裡頭,盤庚警告專權弄政的貴族大臣:「不是我荒廢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們的行為讓先王的美德隱晦,不畏懼我這個君王。對於你們的計謀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樣地清楚,只是因為我拙於謀劃,才會讓你們犯下這樣的過失。如...
洞如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洞若觀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盤庚是成湯的十世孫,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書.盤庚》是盤庚為了遷都所作告諭臣民之書,共分三篇。上篇是盤庚對邦伯、執事等貴冑大臣的訓誡之詞,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礙遷都的行為都是違背天意的;中篇則是對平民的訓詞,口氣嚴厲,語帶威脅,要人民共同支持遷都之舉,否則就會被處死;下篇則是遷都後,盤庚告誡百官諸侯之言,希望他們能夠把恩德廣施於民。在上篇裡頭,盤庚警告專權弄政的貴族大臣:「不是我荒廢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們的行為讓先王的美德隱晦,不畏懼我這個君王。對於你們的計謀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樣地清楚,只是因為我拙於謀劃,才會讓你們犯下這樣的過失。如...
易韋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釋易經卦辭之義。 (5) 〈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釋辭。 (6) 〈說卦〉:十翼之一,陳說八卦法象所為。 (7) 〈文言〉:十...
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平民的自稱,指草野小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