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衣卸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去軍衣,卸下盔甲。比喻解除武裝,停止戰爭。《孤本元明雜劇.杏林莊.頭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順天朝,班中封位爵。」《孤本元明雜劇.陳倉路.楔子》:「刀劍出鞘,弓上弦,不許解衣卸甲,好生提鈴喝號,轉箭支更。」
長驅徑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主張將匈奴趕盡殺絕。韓安國則極力反對,他認為︰疾風一旦衰弱了,連捲起羽毛那麼輕的東西都沒辦法;強射出的箭到了盡頭,連魯縞那樣薄的東西都射不穿。今日如果輕舉兵馬,迅速進入敵人的勢力範圍內,後援無以為繼,必然難以收到功效,反而沒有多久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被敵軍消滅。在韓安國的斡旋之下,漢朝決定與匈奴和親,讓北方邊疆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後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長距離一路挺進,毫無阻擋。也等於是軍強兵盛,戰事順利的意思。
射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箭靶。《韓非子.八說》:「狸首射侯,不當強趨發。」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
弓影浮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日而病愈。」予之祖父郴2>,為汲令3>,以夏至4>日詣見5>主簿6>杜宣7>,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8>,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9>,攻治萬端10>,不為愈11>。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12>,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13>聽事14>,思惟良久,顧15>見懸,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16>侍徐扶輦載宣,於故處設酒,盃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懌17>,由是瘳18>平,官至尚書,歷四郡,有威名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
信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國君所信任的臣子。《左傳.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文選.賈誼.過秦論》:「良將勁,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太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內深痛,觀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陽吏以次捕斬賓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喪,弓張設甚備。閒梁松敕虎賁史曰:『吏以便宜見非,勿有所拘,封侯難再得也。』郎官竊悲之,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爭欲思刻2>賊王以求功,寧有量邪!若歸并二國之眾,可聚百萬,君王為之主,鼓行無前,功易於太山3>破雞子4>,輕於四馬載鴻毛,此湯5>、武6>兵也。今年軒轅星有白氣,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氣者喪,軒轅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當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輒變赤。夫黑為病,赤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舉,下以雪除沈沒之恥,報死母之讎。精誠...
偃旗臥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弓弦。《集韻.平聲.仙韻》:「絭,絭,或從弓。」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守淮〉:「臣竊謂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弮,救鬥者不搏撠。」
犀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犀牛皮製成的甲冑。《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唐.杜牧〈郡齋獨酌〉詩:「犀甲吳兵鬥弓,蛇矛燕戟馳鋒鋩。」
臥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