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9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活性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高吸附力的無定形碳。以含碳物質,經高熱悶燒、分解蒸餾而成。可吸附色素、具氣味物質等,常用於濾除雜質,作純化、分離用途。如飲水器、過濾器、防毒面具等皆常用活性碳。
土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泥土的氣味。如:「從池塘裡釣起的吳郭魚土味很重,最好是以糖醋的作法料理。」
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因潮溼或腐壞,所發出來的氣味。如:「物品長時間置放在陰溼的地方,拿出來都有一股霉味。」
不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尾助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對門間壁都有些酸辣氣味,只是俺一家兒淡不剌的。」
體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散發出的特殊氣味。如:「香妃因為有特殊的體臭,所以被乾隆封為『香妃』。」
特指身體所發出的難聞氣味。如:「使用香水,可以掩蓋住一些體臭味兒。」
數學收訊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收訊歷程(Reception development of math)目錄1 辨別刺激2 組織刺激3 記認刺激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辨別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辨認形狀、氣味、顏色等等性質,似乎是不需學習即可學會的基本能力,事實上,對於一般的孩童而言,卻有些許的困難程度,舉例而言,在兩三歲應能辨認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形等等基本圖案,而在四五歲之後即可辨認出形狀以及方向等等進階概念。對於上述圖形的辨別應須熟悉,否則對於未來的學習將有困難,如分不清正方形與圓形的差異,或者無法分辨左邊與右邊。(註1) 組織刺激在觀看事物時...
溫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酒加溫變熱。《北史.卷三五.王慧龍傳》:「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木灰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
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鼻子吸入的粉狀煙末。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和氣味,可裝在鼻煙壺裡隨身攜帶。鼻煙是由外國傳入中國的,明朝永樂年間三保太監下南洋時帶回,或說是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開始傳入。《紅樓夢》第五二回:「王太醫又來診視,另加減湯劑。雖然稍減了燒,仍是頭疼。寶玉便命麝月取鼻煙來給他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痛快了。」
霉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霉爛的氣味。如:「這棉被放久了,一打開就是一股霉氣。」
氤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味濃郁。唐.裴鉶《傳奇.裴航》:「但覺異香氤鬱,透於戶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