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77 ms
共 16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葉鴨跖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葉鴨跖草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Commelina auriculata Blume、Commelina taiwaniana S. S. Ying、Commelina undulata auct. non R. Br. (1810): Henry英文名:Ear-leaved Commelina別名:蓬萊鴨跖草、紅竹仔菜、竹仔菜、波緣竹仔菜、耳苞鴨跖草等植物分類:鴨跖...
|
屬垣有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耳附牆,竊聽他人談話。語本《詩經.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
眼見是實,耳聞是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親眼看到才確實,傳聞並不足為信。如:「其實我早已聽說,只是眼見是實,耳聞是虛,等看到再說。」
|
褎如充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士大夫服飾華美,卻不能與德行相稱。《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出的話讓人不愛聽。《舊唐書.卷七八.于志寧傳》:「但悅意取容,臧孫方之疾疹;犯顏逆耳,春秋比之藥石。」
|
濯纓洗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濯纓,清洗帽纓。參見「濯纓」條。洗耳,洗滌耳朵。參見「洗耳」條。濯纓洗耳比喻遠離塵世,不聞世事,守志守節。《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劉獻之傳》:「吾常謂:濯纓洗耳,有異人之跡;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
桂花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世界泛分布型,尤其在熱帶及亞熱帶區,然未發現於歐洲。 在低、中海拔腐木上群生。此種主要特徵是全體橙黃色,舌狀或花瓣狀,膠質。花耳科主要特徵是擔子叉狀,歸為果凍菌類,可食。
|
內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的最底部。由一系列相互連接的孔與路而成,為聽覺神經分布之處,主管聽覺和身體的平衡。組成部分有三:一、半規管,內有膜囊,與神經相連,內外滿貯透明液體。二、耳蝸管,亦滿注透明液體,底部有聽神經分布。三、前庭,在半規管與耳蝸管之間間。
|
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真正擔子菌類木耳族。生於朽腐的樹幹上。擔子果成片狀,一邊黏在腐木上,表面向上突出。菌絲體生長後,生子實體,形如人耳,徑約一公寸,內面平滑,呈暗褐色,外面密生柔軟的短毛,呈淡褐色。可供食用。
|
耳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覺過敏。《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鬥。」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