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7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與共」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2.語譯 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裏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形容瞬間明瞭、豁然開朗。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相反詞 百思不解、大惑不解、莫名其妙 5.例句 經過老師解題之後,我恍然大悟,問題刃而解。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1>情好日密。關羽2>、張飛3>等不悅,先主4>解之曰:「孤5>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注解〕 (1) 亮: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曾敗曹操於赤壁,輔助後主劉禪。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 (2)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因其為...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丘真人》:「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奈何山川懸闊,有失躬之禮。」 02.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你便能勾片言折獄,一語興邦,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
葉公好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7,春秋魯國國君。名蔣,一作將。哀公時患三桓勢大,欲借諸侯之力抑之,反為三桓所攻,奔於衛,後為國人歸。在位二十七年。 (4) 牖:窗戶。〔參考資料〕 漢.劉向《新序.卷五.雜事》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弃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湉《冷廬雜識.卷四.姚廉訪》:「邊塞,戰爭之地,得失無常。居人各顧家室,必懷首鼠,苟有失守,則相率以。暮楚朝秦,是其常態。」 02.《花月痕.第八回》:「兼之內顧無慮,儻來常有,以此輕裘肥馬,暮楚朝秦,名宿傾心,美人解佩。」(二)即「朝秦暮楚」。見「朝秦暮楚」(二)。 01.明.張岱《石匱書後集.卷五.明末五王世家.總論》:「甲申北變之後,諸王遷播,但得居民擁戴,有一成一旅,便意得志滿,不知其身為旦夕之人,亦只圖身享旦夕之樂,東奔西走,暮楚朝秦。」 
蓬蓽生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蓬蓽,窮人住的房子,亦謙稱自己的住宅。蓬蓽生輝形容貴客來訪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齣:「此處就是家下,得兄光顧,蓬蓽生輝,先去打掃草堂候。」也作「蓬蓽生光」、「蓬蓽增輝」、「蓬蓽有輝」、「蓬閭生輝」、「蓬屋生輝」。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一聽到消息之後,馬上動員申、息二地的軍隊,準備援救蔡國。這時,晉軍將領趙同、趙括向主帥欒書建議正面擊,向楚國進軍。正當欒書準備下令時,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如:「逕至」、「逕寄」。《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逕之到當陽長阪。」《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留婆發跡》:「帶著三分酒興,逕往南門街上而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