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楚.米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八景歷史舞劇。曼佐堤(Luigi Manzotti, 1835-1905)編舞,區替(Giovanni Chitti)作曲,馬雅尼(Magnani)舞台設置,尚佩羅尼(Zamperoni)服裝設計,1875年1月20日首演於羅馬的Aliberti劇院。故事內容:皮楚.米卡正在召募自願軍來保衛杜林,以抵抗入侵的法軍。事先投敵的拉斐爾(Raffaele della Torre)假扮成隱士,預言如果參與保衛戰,瘟疫必將降臨那些抵抗的人們身上;但是無法阻擋大伙兒的愛國情緒,拉斐爾於是設法在半路上拖延自願軍的前往;米卡識破他的陰謀,也發現他更多的破壞證據。米卡與朋友們在城堡的地窖中埋置炸藥,準備在...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邦典,伊.馬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峇厘島主要的編舞家和峇厘表演學者。他之所以受到注目是因為對於復興諸古老形式表演深具影響力,並將其研究納入他所領導的登帕沙(Denpasar)國家藝術學院(ASTI)的課程中,該校現名為印尼藝術研究所(Advanced School of Indonesian Arts;簡稱STSI)。他在委員會中負責將峇厘表演分為三類:世俗的或商業性的、宗教性的以及神聖性的。同時區分哪些舞蹈是為了旅遊觀光業,哪些是為本地民眾,甚至保護峇厘人把握自己用於儀式和祭典的舞蹈。他曾寫過很多關於峇厘舞蹈的書籍和文章,尤以《甘布》(Gambuh)和《瓦洋旺》(Wayang Wong)最負盛名。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肯特叟,雷內.奧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教育家。她多才多藝,出身於專門培育現代音樂家的名校Schola Cantorum,師承丹第(V. d´Indy)和塞瓦(B. Selva),後來對舞蹈產生興趣。早期的舞蹈知識完全靠自修而來,並常與音樂家許米特(F. Schmidt)、奧乃格(A. Honegger)合作演出,相當受到知識界及藝術界的敬重。她是一位崇尚自然主義的舞蹈家,除了舞蹈和音樂之外,她還是一位畫家,所以繪畫和雕塑也成為她獲得動作素材的來源。她強調舞蹈是身體、心靈和自然合為一體的和諧表現,並且認為舞蹈能幫助人們淨化身心、重塑更美好的人生。除了教學和演出之外,她還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並出版了《身體的和諧》(Le...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赫本,爾.洛伊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英國黑人舞者、編舞者。曾受教於倫敦當代舞校(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School),師從法伯(Viola Farber),也受其鼓舞,以舞作《Mindless Matter》參加1986年巴黎Bagnolet的國際編舞大賽,贏得首獎,從此他的舞團(Images Dance Company)及舞作受到舞蹈界的關注。他的舞蹈強調速度與精力,挑戰體能極限,尤其喜好透過自己的舞台設計和道具的運用,促使舞者延伸肢體、攀爬、蹦躍,充分發揮身體的潛能。其他作品如《Left of Centre》(1987)、《Tectonics》(1988)等,都是其頗受好評的作品。
Allen Robertson & Donald Hutera《The Dance Handbook》1988.
德巴特,安妮.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教育家。生於諾曼第,父親為建築師,自幼她的父親就有意栽培她往藝術方面發展。因此,她對劇場、舞蹈和童子軍社團的文化活動培養了濃厚的興趣,曾隨塞利(Jean Serry)、貝爾格(Yvonne Berge)、皮耶波姆(Hidle Peerbolm)、芬可(Heinz Finkel)、魏特(Jean Weidt)、史卻爾(Ludolg Schild)和索蘭納(Janine Solane)等人學習舞蹈。1945年,她在里爾(Lille)創立「Les Cantarelles」舞團,這是一個兼具表演和教育功能的團體。德巴特強調這個舞團不設明星制度,重視成果的共享,不以藝術作為追求名利的工具。...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阿奎諾,法蘭西斯卡.瑞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從1931年開始研究菲律賓民俗舞蹈,和安東紐.布納文圖拉(Antonio Buenaventura)以及菲律賓大學的其他教師共同進行一項大規模的傳統民俗歌曲及舞蹈的田野調查工作,這些舞蹈後來被阿奎諾整理成六冊作品出版,書名叫做《菲律賓民俗舞蹈》(Philippine Folk Dances),它已成為民俗舞學者及教師的主要工具書。1937年,她組成菲律賓大學民俗歌舞團;1949年,她組織菲律賓民俗舞蹈協會(Philippine Folk Dance Society),這是一個由全國教師組成的團體。她曾榮獲菲律賓「國家舞蹈藝術家」之頭銜。
寇克鐸.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詩人、作家、電影導演、設計家及芭蕾劇本作家。生近於巴黎的Maison Laffitte,卒於Milly-Le-Forêt。在就讀於巴黎「Condorcet中學」時就常寫詩投稿。十九歲時,出版第一本詩集,並與演員和藝術家交往頻繁,常出入於有名的劇場和沙龍。他對藝術的看法具有新潮與激進的觀點:他認為浪漫主義、印象主義都已過時,新的法國藝術應該溶入巴黎的生活娛樂特色 ── 簡潔、平易且多樣化。他是「法國六人樂團」(Les Six)的擁護者及代言人。1912年,他為「俄國芭蕾舞團」撰寫劇本《藍色天神》(Le Dieu blue),由佛金(M. Fokine)編舞。1914年與法國設計家意里帕...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菩賽爾.亨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英國作曲家,生於倫敦西敏寺區(Westminster),卒於倫敦,為英國皇家教堂合唱團團員,後任西敏寺風琴師,皇家樂隊作曲家,英王詹姆斯二世(James Ⅱ)及威廉三世(William Ⅲ)的御前大鍵琴師。他的音樂風格常應用低音定旋律作為變奏,他的聲樂曲特別注意英語的發音與旋律性之關係,歌曲兼容戲劇性與抒情。韓德爾(G. F. Handel, 1685-1759)的合唱,曾受菩賽爾影響。與舞蹈有關的作品:《狄多與安尼亞》(Dido and Aeneas, 1689)、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79)、拉吉尼(J. Lazzini)、霍夫曼(R. Hoffmann, 1...
V.22規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機協定,支援二線式的撥接電話線,全雙工速率為每秒1200位元。大多數的V.22數據機可用手動或自動的方式和Bell-212(北美規格)連接。參【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全雙工】(full duplex)。
馬立歐,伊.紐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印尼人,峇厘島最重要的舞者兼舞蹈創作者之一。最主要的貢獻是樹立《凱比亞舞》(Kebyar)華麗、複雜而有力的舞蹈風格。「Kebyar」字義為「閃電」,是一種快速而富爆發力、驟變拍速和聲量的舞蹈,它的聲音充滿活力,遠勝於舊式的「甘美朗」(Gamelan)音樂。此種舞蹈於1919年已臻成熟,馬立歐在看過一次宮廷演出後即深深地著迷,1925年,他創作《凱比亞杜杜克》(Kabyar deduk,坐著的凱比亞舞),將峇厘舞蹈推至另一個層次。馬立歐從「措碰」(Trompong)演奏中獲得靈感,措碰是用一根木槌敲擊一組銅鑼的演奏,他發展出一種旋轉木槌的打擊法並配合以火焰姿勢,也因此,他必須坐在樂器後邊...
《Balinese Dance in Transitio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