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91 ms
共 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姚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山等書院。 學術思想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姚鼐是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張,在提倡「義理(內容合理)、考據(材料確切)、詞章(文詞精美),三者不可偏廢。」又在學習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 、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 、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辭類纂序》) 著作《惜抱軒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後集10卷,詩集10卷,又有《法帖題跋》、《左傳補註》、《公羊傳補...
|
力排眾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力反對群眾的議論。
|
邱吉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4~1965)英國政治家,保守黨領袖,第二次大戰中任英國首相。生平反對共產主義,主張維持英國的傳統。西元一九五三年以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東林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過程以東林書院為核心的世人,漸漸發展成朋黨。他們以清流自任,先是對內閣和官員的施政提出批評,繼而反對礦稅,對商民工匠抵抗礦吏、稅吏的暴動表示同情。熹宗天啓年間,太監魏忠賢受到寵信,並受命掌管特務機關「東廠」。東林黨的副御史楊璉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東林與魏的關係急速惡化。從萬曆以來,一些因為與東林黨意見不合而被視為「邪黨」的官員,統統依附魏忠賢,並向他進獻東林黨人名錄。東林黨在朝的官員數十人先後被罷官,魏忠賢及其黨羽意猶未盡,再興大獄,將東林黨人一網打盡,許多人慘遭凌虐而死。 結果崇禎即位之初,力行改革,暫時清除...
|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反對青苗法,認為地方官吏從中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時年48。紹聖元年(1094),新黨又得勢,於是蘇轍屢遭貶官,遷徙不定。徽宗時,已是晚年,退居許州(今河南許昌市),在潁水濱築遺...
|
輕車熟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駕輕就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
|
無補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是權貴階級、僅有獨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侶等,則須繳「助役錢」,政府即用此錢來募兵。當時的大臣劉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並針對這項免役法寫了一篇文章給皇上。他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跟斂財沒有兩樣,人民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負擔也很重了,還要繳這種錢。他央請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因為近來常有官員因進諫遭到革職,他便問皇帝:「難道這些人的話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嗎?」原文的「無濟於事」可能就是「無濟於事」這句成語所本,指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出現「無濟於事」的書證如《玉嬌梨》第三回:「在學生固叨同年之惠,只恐此行無濟於事,反辱了楊年兄之薦。」
|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檜又一次被任命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就反對。於是,秦檜經常在高宗面前說趙鼎的壞話,使高宗對他逐漸失去信任。後來,高宗終於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官。 趙鼎離京時,秦檜假惺惺地為他送行。但趙鼎並不領情,只是輕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為此,秦檜更加忌恨趙鼎,將他越調越遠,最後貶謫到朱崖。趙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後,認為他活得不可能長久,便囑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趙鼎六十二歲那年,終於患了重病。臨死前,他把兒...
|
團體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大家做決定,不必考慮做決定之後的倫理或道德的後果;4.刻板印象:團體成員發展出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反對一方的領導者是多麼邪惡難以溝通協調,或者多麼愚蠢難以對抗或擊敗他們的決定;5.施壓:團體成員會對於不同意見者給予壓力,使其順從大家的意見;6.自我抑制:團體成員會自我抑制,避免偏離團體共識,不會提出任何質疑;;7.無異議:團體成員存有一種無異議的幻覺,容易順從大多數人的想法;8.心理防衛:團體成員會保護團體所做的決定,避免因不利訊息危害到作決定的效能和品質。一般而言,在一個內聚力或排他性很強的團體,以及領導者極力倡導他...
|
牛李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背景3 牛黨4 李黨5 鬥爭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概況牛李黨爭,是唐末時,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的事件。唐朝末年宦官專權,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高官爭權的現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滅亡。 背景唐朝後期宦官控制朝政,宰相大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