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9.17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近、相去不遠。如:「幾及」、「庶幾」。《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支支吾吾?」
夙夜匪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諸王》:「是以在上不驕,夙夜匪懈,或設醴以求賢,或飧而接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蠶在變成蛹之前,絲結成白色或黃色的橢圓形物體。如:「蠶繭」、「絲成繭」、「抽絲剝繭」、「作繭自縛」。《禮記.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
茅塞頓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開茅塞注音︰ㄎㄞ ㄇㄠˊ ㄙㄜˋ漢語拼音︰kāi máo sè釋義︰解開閉塞的心思。見「茅塞頓開」條。 01.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此人博古知今,真乃將相之器,奈時運未遂,在此店肆中安下,我著人去請他來共話,聽其談,少開茅塞。」 參考詞語︰頓開茅塞注音︰ㄉㄨㄣˋ ㄎㄞ ㄇㄠˊ ㄙㄜˋ漢語拼音︰dùn kāi máo sè釋義︰即「茅塞頓開」。見「茅塞頓開」條。 01.《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02.《紅樓夢.第八六回》:「聽見妹妹講究的叫人頓開茅塞,所以越聽越愛聽。」 參考詞語︰茅塞頓啟注音︰ㄇㄠˊ ㄙㄜˋ ㄉㄨㄣˋ ㄑ...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後用「三顧茅廬」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初出茅廬」
海市蜃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物理現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後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駢字類編.卷四六.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託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浮萍。萍水相逢指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譚應對之間,彼此敬慕。」也作「萍水相遭」、「萍水相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很、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士龍思劣,而雅好清省。」《聊齋志異.卷一.青鳳》:「孝兒亦倜儻,傾間,雅相愛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