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假。《漢書.卷八.宣帝紀》:「御史察計簿,疑非實者,按之,使真偽毋相亂。」《三國演義》第九三回:「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維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偽。」
魚游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魚遊釜中」。見「魚遊釜中」條。01.《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師都中國之人,盜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興兵致討,輒來救之,彼如魚游釜中,何患不為我有!」02.《封神演義》第九一回:「尚進山,似魚游釜中,肉在几上!」 
苦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處心積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段史料是記載春秋時期,鄭伯即位,把都城超過國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給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佔領西鄙和北鄙,到後來段企圖謀反,想強奪王位,母親武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
以暴制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討伐東方的殷紂王,伯夷和叔齊不贊成,上前去勸阻,武王的左右見他們二人阻擾,便要捕捉他們,後來幸賴太公把二人放走了。不久武王滅了殷紂王,自稱周武王,追封他父親為周文王,整個天下終於安定下來。伯夷、叔齊卻認為武王的行為可恥,誓死不食周朝的榖米,他們隱居在首陽山中,採野菜充飢,到快要餓死的時候,做了一首歌,其中有兩句是:「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說:周武王用它的暴臣除去了殘暴的君主殷紂王,結果仍是一暴換一暴,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 【應用】上述故事,伯夷、叔齊均認為武王伐紂是一種暴力行為,所以才有「以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酒盃。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花香襲杖履,竹色侵杯斝。」宋.夔〈昔遊詩〉:「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斝。」
張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及也。”南宋中後期“醇雅”派中薑夔的詞受其影響極大。《詞潔輯評》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高手,為白石之先驅。”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生活寫照。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得意地賦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一次家宴上,蘇軾再度賦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來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5%85...
破竹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見「迎刃而解」。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西晉統一後,則又恢復以秣陵為名。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17) 謝:賠罪、認錯。
太公釣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願者上鉤。比喻心甘情願。相傳太公釣魚不用香餌,且釣鉤離水面三尺,並說:「負命者上釣來!」見《武王伐紂平話.卷中》。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這有何妨,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也作「太公釣魚」。
國立澎湖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台灣省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為海事水產教育之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七十一年八月第六任校長亞夫先生接掌本校,一本歷任校長之作風,抱以校作家之精神竭力從公,由於坦誠待人,深得同仁之支持,而校務方面更熱心擘劃聘請優秀教師,光大職業教育成果。八十一年八月第七任校長張朝造先生接掌校務,由於全力投入,使學校呈現一片新氣象,然因積勞成疾,不幸於十二月四日病逝,校務由教務主任陳泗育代理。八十二年二月第八任校長俞朝慶先生接任,積極推動五育並進教育的落實及校務發展的革新,皆有顯著之績效,使本校更邁向嶄新的一面。任內之重要建設有...
筆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法筆畫的稜角、鋒芒。宋.夔〈續書譜〉:「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一九.書訣.唐太宗筆法訣》:「趯須存其筆鋒得而出,策須仰策而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