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筆毫的尖鋒。唐.李白〈草書歌行〉:「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2.書法筆畫的稜角、鋒芒。宋.姜夔〈續書譜〉:「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一九.書訣.唐太宗筆法訣》:「趯須存其筆鋒得而出,策須仰策而收。」
3.比喻所寫的文章。如:「他的筆鋒常帶有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器物的尖端部分。如:「筆鋒」、「針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4.清.陳夔龍《夢蕉亭記》卷二:「稿中有句云:『某亦曾近侍三天,忝居九列,豈能俯首王瞿,比肩于孫』等語。筆鋒犀利,咄咄逼人,猶是當日講筵氣概。」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書法中一捺筆鋒需轉換三次方向,筆勢曲折變化。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後用以比喻事情進行曲折多變,很不順利。如:「這樁婚事一波三折,真是好事多磨。」亦形容文章結構的跌宕起伏多變化。如:「韓文公的議論文章,布局一波三折,文氣充沛。」也作「一筆三過」。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後來「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崛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如:「他以犀利的筆鋒,崛起於文壇。」也作「倔起」。
冷言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冷語冰人,冷嘲熱諷辨似: 「冷言冷語」及「冷嘲熱諷」都有言語中帶諷刺意味的意思。 「冷言冷語」側重於冷淡的態度與言辭;「冷嘲熱諷」側重於尖酸的嘲笑與譏諷。 冷言冷語 冷嘲熱諷 辨似例句 ○ ㄨ 你不參加也就算了!何必~地壞了大家的興致。 ㄨ ○ 這篇文章針對時事~,筆鋒十分犀利。
舉重若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起沉重的東西,卻好像是提很輕的東西。比喻雖身負重任或面對難題,但因才力高超,應付起來仍輕鬆自若。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王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覆論證﹐邏輯性很強﹔《閔習》﹑《知人》批判世人溺於舊習和君主不能識賢﹐筆鋒銳利﹐寄慨深遠。是人物論和史評。如《子貢》﹑《鯀說》﹑《伯夷》﹑《讀〈江南錄〉》﹑《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一反傳統之見﹐發前人所未發﹐儲欣以為能“希風《史記》論讚﹐奇美特絕”(《臨川全集錄》卷二)。其中《讀〈孟嘗君傳〉》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揚吞吐﹐勝意迭出﹐尤為短文中的傑作。書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禮義序》﹑《詩義序》等﹐在學術見解中體現了他反傳統的政治態度﹐即蘇軾所謂“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王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