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16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深海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洋中由生物聚集造成入聲波反或散之層狀體。其組成複雜,多為動物性浮游生物、逐食浮游生物之魚類或具他微小生物。海測作業時,測深儀發之聲波遭遇此層後散,在記錄紙上呈現水平帶狀或條狀回跡,易被誤判為海底;於反潛作業時,聲納發之聲波遭遇此層散後,偵測潛艇之能力降低。深海散層厚度約在50至100公尺間。見假海底。
鋰漂移半導體(核輻)偵檢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p形矽或鍺將鋰經電場漂移,除去受體雜質的電荷而作成高的阻抗層,以保持厚的敏感部分之核輻偵檢器。為p-i-n偵檢器的一種。鋰漂移矽偵檢器的寫法是Si(Li)偵檢器。鋰漂移鍺之寫法為Ge(Li)偵檢器。
  如下圖所示:
陽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人哥德士坦(Goldstein)於西元一八八六年所發現的帶正電質點之流。即在真空放電時,由於中性原子失去電子,而形成的帶正電原子離子。
  藉游離的核輻作成一電洞、電子對,更進一步如電子突崩般地藉電子二次過程而能產生倍增放大信號的核輻偵檢器。有於圓錐狀之平面形半導體偵檢器作成高電場者,亦有用電晶體的方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中擊。《宋書.卷八六.殷孝祖傳》:「今與賊交鋒,而以羽儀自標顯,若善者十手攢,欲不斃,得乎?」
天然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稱天然背景輻或背景輻(background radiation),指自然環境中的輻,包括太陽輻和宇宙線,及上層大氣、地上、建材、乃至人體內的放性核種,在輻量測時,通常需作適當的背景修正(除非這些天然輻是所量測的目標)。陸上輻(terrestrial)為天然輻的一部分,係存在於地殼(岩石或土壤)與大氣中天然放性核種所產生的輻。現存於自然界的系列有釷系列(4n)、鈾系列(4n+2)、錒系列(4n+3),皆為長半化期α母核種帶頭的蛻變系列,故又分別稱為4n+x系列,但錼系列(4n+1)因半化期太短(與地球45億年年齡比),如帶頭的Pu241。僅13.2年,系列中最長的Np...
扇區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扇區交插】(sector interleav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策者,探事而獻說也。」宋.蘇軾《應召集.策略一》:「自漢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為策決科之學,其言雖不叛於聖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也稱為「對策」。
2.泛稱應試。唐.皮日休〈三羞詩.序〉:「丙戌歲,日休策不上,東退於肥陵。」
庫侖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帶電的粒子與另一帶電的靶粒子產生散時,稱謂庫侖散或Rutherford散。Rutherford與其同僚將α-粒子撞到物體的薄片上,所量到的散微分截面發現一定要將原子中的正電荷假設集中於某一""點"",否則無法解釋,因而提出了原子核及""古典""原子的概念。
體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拋體受外力作用而在空間運動時之路徑,或運動時所通過的軌跡曲線,稱為拋體彈道。
  如不計空氣阻力,則拋體彈道又稱為真空彈道(vacuum trajectory),由下圖得知,在真空彈道中,拋體軌跡的水平座標x為:
  
  其中,v0為拋體的初速;θ0為初速v0與x座標之夾角;g為重力加速度;t為拋體運動的時間。由(1)與(2)式中消去時間t後,得出拋體的運動軌跡之方程式(彈道方程式)為拋物線方程式:
  
  設y=0及x=r時,由(3)得出拋體的程r(range)與θ0之關係式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