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6 ms
共 3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少子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質,透過健全教師資格檢定的制度,調整師資培育量,並且鼓勵師範校院轉型發展。提升教師專業評鑑的標準,施行「不適任教師淘汰機制」等,以「優質適量、保優汰劣」的前提水準下,提高師資品質的管理。制定超額教師的處理辦法,以保障超額教師的權益。三.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擬訂城鄉差異的合宜教育規劃。減少自由學區的劃設,施行總量管制,也對於班級人數加以控管。擴大教育優先區計畫,平衡城鄉教育資源上的差距,均衡學童學習環境,來減緩因資源差距而加速人口移往都會區之現象。...
|
落日條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時法為法規中訂定施行期限的法律,而規定施行期限的條文即稱為「落日條款」。也稱為「日落條款」。
|
Delphi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lphi法必須仰賴專家的直覺知識,研究結果容易受專家本身主觀判斷的干擾。(2) Delphi法的施行過程由施測者統籌主持,因此可能會受到施測者的干擾。(3) Delphi法施測相當耗時,不易控制進度,專家意見難免會出現前後矛盾的地方。(4) Delphi法的最後結論大多較為籠統,無法只是詳細規劃與具體細節,因此僅能做為訂立策略時的方向指導與參考(Listone & Turoff ,1975)。針對這缺點,近來學者才提出fuzzy Delphi來改進。概括來說,Delphi法是用來「篩選」指標準則很好的方法。...
|
行為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評量(Behavior evaluation)在日常生活中,由評量者對個人實施行為評量,這種評量資料是慢慢累積的,在對這些資料來做判斷或解釋。行為評量廣泛的應用在教育與企業的人員工作考評情境上,它重視系統的調查,由評量所得到的資料有助於做人事決策,例如:學校單位主管想要了解職員的工作表現,以便作工作績效評估,評估成績優良的職員給予加薪晉級,這時就需要使用行為評量。評量者與被評量者接觸的程度,會影響行為評量的效度。評量者想要了解一個人,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個人在某些情境的行為表現;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機會去觀察,對其...
|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垣將軍,後來有戴岳。最後他們的意見被蔣介石採納了。這就是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及其在第五次「圍剿」中施行的反動的新軍事原則產生的過程。但於1934年被迫放棄根據地。大約有十萬多人參加前往中國西部邊遠地區的長征,但當到達陝西時僅剩下兩萬多人。他們沿途攻佔了62座城市,翻閱18座高山,橫渡24條大河,幾乎每天都會遭到國民黨軍的攻擊。但對於參加長征的人民和軍人來說,惡劣的環境才是他們最強大的敵人,危險的沼澤地、高聳的群山以及嚴酷的氣候奪取了許多人的性命。最後他們長途跋涉了9700公里以尋找殖民地,終於到達了陝西省。毛澤東建立了...
|
教師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之蒐集、查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因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而解聘或不續聘之教師,除屬性侵害行為;性騷擾、性霸凌行為、行為違反相關法令且情節重大;體罰或霸凌學生造成其身心嚴重侵害者外,於解聘或不續聘生效日起算逾四年者,得聘任為教師。第十四條之一(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 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依第十四條規定作成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決議後,學校應自決議作成之日起十日內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並同時以書面附理由通知當事人。 教師解聘、...
|
文修武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治已施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昇平無事。唐.王起〈黿鼂為梁賦〉:「我皇仁洽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也作「武偃文修」。
|
不辯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魏絳和戎,又與楚國爭奪鄭國。在位十五年。
(2) 慧:聰明才智。
(3) 菽麥:豆子和麥子。
(4) 立:指立為國君。
|
明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書經.盤庚上》:「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唐.陸贄〈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狀〉:「多同於善則功多,甚同於惡則禍甚,善惡從類,端如貫珠,成敗象行,明若觀火,此歷代之元龜也。」也作「洞如觀火」、「洞若觀火」。
|
饑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