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嘆觀止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01.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游滬者得未曾有,無不歎(嘆)觀止矣。」02.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八.古蹟.石鍾山》:「余生平所歷佳山水,若江寧之燕子磯,鎮江之金、焦兩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嘆觀止矣。」 
鄭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襯衫>、<石灰窯>、<誤會>、<火山>、<絕食>等詩作。 鄭先生退伍後即投入忙碌的醫生生涯,但他卻未曾中斷詩人的身分。醫師的科學訓練,有助於鄭先生的敏銳思考及觀察,而他面對病人的病痛,使他具有悲憫的胸懷,並以此強烈的救世之心轉注為對政治現實的關注。 一九八二年,鄭先生開始從事文學雜誌的出版事業,他在「文學界」的創刊號中說:「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學已經面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大家希望能以一本文學刊物為中心,來帶動文學蓬勃的發展。」他關切台灣文學的前景,所以,自願出錢出力,雖然一期要賠數萬元,但他仍毫無保留地繼續出刊,直到一九八...
乘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婚引楚國先賢傳》:「孫儁字文英,與李元禮俱娶太尉桓焉女。時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比喻得到好女婿。唐.杜甫〈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原許乘龍須及第,未曾經打毷氉。」
不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理會。《紅樓夢》第六○回:「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喜歡呢,和他說說笑笑,不喜歡便可以不理他。」《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時祗因三個高徒、一個兒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裝作不聽見,不理他們。」
殿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代對讀書人的通稱。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他本是太學中殿試,怎想他拳頭上便死,今日個則落得長街上檢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
土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曾燒過的瓦。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三.槐西雜志三》:「吉木薩有唐北庭都護府故城。……皆以土墼壘成。」
滴水未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滴水都未曾沾口。如:「颱風來襲,交通中斷,使得山區災民多日滴水未沾、粒米未進,急待救援。」
面紅面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爭吵。《水滸傳》第八回:「雖不曾生半個男女,未曾面紅面赤,半點相爭。」
游刃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