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6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於唐代,為待詔之所。宋設翰學士院,職掌在內朝起草詔旨;此外在內侍省下設翰院。明改學士院為翰院,掌祕書著作。清代沿之。也稱為「木天」、「禁」。
島(Perim Is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郭太,字宗,風流倜儻。一日外出遇雨,折頭巾一角墊著遮雨,後人爭相仿效,稱為「宗巾」。典出《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後指文士風流倜儻、名重一時,為人所稱羨。或指戴巾淋雨之態。南朝梁.吳均〈贈周興嗣〉詩四首之一:「唯安萊蕪甑,兼慕宗巾。」宋.陸游〈幽居記今昔事十首以詩書從宿好園無俗情為韻〉一○首之五:「雨墊宗巾,風落孟嘉帽。」
匹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匹克運動會的簡稱。參見「奧匹克運動會」條。
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講學為我國古代一種風氣,亦為後世書院之濫觴。在我國教育史中,溯自東漢以來,已有士人讀書山之風;當時因官學過分重視師傳家法,不能滿足才俊之士之想望,因而私學興起,不少士人在山講學。迨魏晉南北朝,佛教興盛,僧侶亦多兼通經史,士子就學山寺院,已蔚為一時風尚。嚴耕望在所著〔唐史研究叢稿〕一書中,有〔唐人習業山寺院之風尚〕一文,列舉南北東西名山勝地二百二十有七,足以證明唐代士人讀書山風氣之盛。
  又唐代施行科舉考試,平民寒士均可自由報考;惟彼等家無藏書,而山寺院則設有義學院及藏書閣,可滿足平民寒士之需要。且唐代進士考試重詩賦,吟詩作賦尚靈性,山寺院方為最佳的讀書環境。從...
東柏(East Berl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柏(West Berl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帕斯山(Olympus mounta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世中幽閑僻靜的處所。《儒外史》第五五回:「那裡要甚麼桃源,只如老爹這樣清閒自在,住在這樣城市山的所在,就是現在的活神仙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植與開採森資源的地方。如:「東勢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