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雨蛙的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小顆粒,所以又稱為粗皮姬蛙。體長約2到3公分,背部灰色,有大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體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指間具微蹼,趾端有吸盤。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在雨天的時候比較活躍,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歪、歪、歪」如同鴨子叫聲,整齊而且有節奏,非常吵雜聒噪。卵成片漂浮在水面,動物極深紅褐色,植物極白色。蝌蚪頭及背部平扁,草綠色。眼睛位於頭兩側,尾鰭上有細紅點,邊緣略帶黑色,尾端尖細成絲狀。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
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大成魚之上齒板具1-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5-7;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7鱗;下列為1-3鱗。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為微凹或半月形。稚魚(大約 8 公分以內)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有諸多變異,但大多為背側紅褐色,體側暗紫紅色至黑褐色,腹側則為鮮紅色至黃色。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體色為藍綠色,鱗片具橙紅色緣,而背部鱗片會轉為綠色,並延伸至尾柄部;...
  此摩擦係數f,係用在管流摩擦阻力基本關係式中:
  
  τ0為管壁面之剪應力強度(intensity of shear);V為管流平均速度;ρ為流體密度。當管流之雷諾茲數R=VD/v低於2,000時,由實驗資料顯示
  f=64/R
  當 R 值大於 2,000,並發展為亂流之管流後,若為光滑管,由實驗資料得:
  
  是為卡門—普朗特光滑管阻力方程式(Karm'an-Prandtl resistance equation for smooth pipes)。若為粗糙管,得:
  
  是為卡...
  (請參見Chapman-Jouguet point及detonation)。當燃燒波在可燃混合物中傳播時如燃燒生成物的狀態位於上查‧焦二點(參見Chapman-Jouguet point),則這種爆震稱為查‧焦二爆震。理論上可以證明查‧焦二爆震以超音速的速度在未燃物質中傳播,而燃燒生成物與燃燒波的相對速度則為音速。其在未燃物質中的傳播速度單靠氣體動力學即可求得,這樣求得的速度與實驗值很相近。
  查‧焦二爆震是最安定的爆震,凡自發性的爆震通常皆為查‧焦二爆震。
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威虎頭蜂。別名為壽胡蜂。雄蜂體長21 -22mm,工蜂為20mm。 本種頭、胸,觸角及六足暗紅褐色,腹部黑色,第4節鮮黃色,是主要特徵;腹部第2~3節腹面有黃色斑。

伊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一說為神農,一說為帝堯。
2.職官名。周代設置,掌授杖。《周禮.秋官司寇.伊耆》:「伊耆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
小夏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夏侯學係指夏侯建之經學。夏侯建為夏侯勝之從父子,師事夏侯勝及歐陽生之曾孫歐陽高,又與五經諸儒討論,凡與〔尚書〕相出入者,均加解析,著有〔尚書小夏侯章句〕二十九卷、〔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夏侯勝批評小夏侯〔書〕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夏侯建則批評夏侯勝「為學粗略,難以應敵」。宣帝時大小夏侯均立為博士;夏侯建之經學稱為小夏侯學。
  西漢宜帝甘露三年(西元前51),召集諸儒會於石渠閣,因請調五經有同異,使大臣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由帝親臨裁決。初武帝時〔尚書〕只有歐陽一家,只需稱〔尚書〕已明,無須別稱〔歐陽尚書〕;石渠閣議奏後,乃於歐陽學外,另立大小夏侯學,分別稱為〔歐陽...
  確定物質相變化曲線的斜率與潛熱關係的方程式:
  
  其中P是壓力;T是發生相變的溫度;ΔH是焓的變化,即相變潛熱;而ΔV是相變時的體積變化。
肉杯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台灣特有種。 此菌外觀與小紅肉杯菌 Sarcoscypha occidentalis 相似,區別在於子囊盤較大型,外被有白色短毛。
鯧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甚側扁,隨著成長而逐漸向後延長。第一背前骨呈圓形。尾柄短細,背腹側無肉質稜脊亦無凹槽。吻鈍。眼小,脂性眼瞼不發達。上下頜、鋤骨和腭骨均具細小的絨毛狀齒,隨著成長而漸退化;舌面一般無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7-10。側線幾呈直線狀或微波狀,無稜鱗。無離鰭。第一背鰭5-6硬棘,幼魚時,具鰭膜,隨著成長而漸呈游離狀;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形;無離鰭;尾鰭深叉,末端尖細。體背藍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無任何斑點。背鰭暗色;臀鰭暗色至暗橙色而具棕色緣;尾鰭暗色至暗橙色而具黑色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