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沙漠化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沙漠情況面積持續擴大,侵入到原先並不是沙漠區域的現象即稱為沙漠化作用。沙漠情況面積增大可能是因為天然的原因,如一再重複出現的乾旱;也可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造成,如人類過度的放牧、不當的農業、大量的砍伐森林及浪費的利用水資源等。事實上,今天全球的沙漠化作用已不是單一原因所能解釋,它其實是人類在已有乾旱徵兆的地區再從事更加破壞土地生產力的活動所致。通常沙漠化作用最嚴重的地區都位於現在沙漠的邊緣地帶,如撒哈拉沙漠南緣的沙黑爾(Sahel)地區,(參見『沙黑爾』);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如1930年代北美大平原的塵暴中心(Dust Bowl)就不在沙漠邊緣(參考塵暴中心)。
沙漠邊緣... |
豆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豆子煮熟搗爛加糖製成的食品,常用做點心的餡兒。也稱為「洗沙」。
|
沙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肉目。為生於沙磧中的狐,身小色白,其腹下毛名天馬皮,在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
|
沙地牛尾魚(沙地繸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ysanophrys arenicola (Schultz, 1966)
從魚體背面觀,頭與軀幹部較一般牛尾魚類寬闊;頭部棘稜明顯,前鰓蓋骨有3短棘,最下一棘弱微退化,間鰓蓋骨無皮膜。眼眶骨之前緣有2枚向前的棘,眼下方橫列5棘刺。眼睛虹膜上半部為樹枝形,下半部微凹,眼間隔寬。體為棕色,其上佈滿褐色沙石狀斑紋,第二背鰭、胸鰭及尾鰭有黑褐色小點散布,體型不大,常見約15~22公分。
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台灣及馬歇爾群島。
分布在水深15公尺左右的淺海域,喜棲息於有海藻叢的泥沙底質上,底棲肉食性魚類,通常埋沒於泥砂中,露出雙眼巡視過往獵物,並迅速張開大口吞食,其體背花紋擬態砂地狀,不易被敵人與獵物發現。
不常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牛尾魚亞目(Suborder Platycephal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牛尾魚科或鯒科(Family Platycephalidae)
|
沙即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無顯著差異,雌鳥稍淡。眼先黑色,背面沙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末端及中央尾羽黑色,其餘尾羽白色。飛羽暗褐色,外瓣具灰白色羽緣,內瓣具白色寬邊,翼上覆羽褐色,外緣稍淡。腹面沙灰色,胸部略帶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
沙卡洛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21~1989)前蘇聯物理學家。在五○年代協助前蘇聯製造出第一顆氫彈,而被譽為氫彈之父。後因公開鼓吹人民自由及核武道德觀,且不時批評當時的外交政策,而無法見容於領導階層,除遭剝奪一切榮譽頭銜外,並於一九八○年被流放至高爾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始由戈巴契夫下令釋回。因其在人權及裁軍問題上貢獻很大,一九七五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
沙拉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植物性食用油。常見的有大豆沙拉油,可用於生蔬菜的調理,及一般的煎、炒、炸。
|
曾母暗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沙群島中最南端的一群暗沙。由曾母暗沙、立地暗沙和亞西暗沙所組成,為我國領土的最南點。
|
塵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塵埃與沙土。漢.蔡琰〈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唐.杜甫〈行次昭陵〉詩:「松柏瞻虛殿,塵沙立暝途。」
2.塵世。宋.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詩:「飄然一往何時得,俛仰塵沙欲作翁。」
|
沙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清涼的飲料。為英語sas的音譯。其成分是以樺樹油及黃樟根皮加上碳酸水和糖調製而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