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1.97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繁文末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繁文縟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繁文縟節」典源作「繁文縟禮」,指繁縟的儀式禮節。〈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是元稹代皇帝所擬的詔命,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為掌管宗廟禮儀之官。古時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儀式禮節十分複雜,需有專人教授。因此皇帝下詔,任命王永為太常博士,負責在朝廷中教導諸生祭祀、參拜的禮節。後來「繁文縟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繁縟的儀式禮節。出現「繁文縟節」的書證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以科條律例為足剔奸蠹。」
禮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所定的禮儀制度。《荀子.王霸》:「天子之禮制,如是者也。」《漢書.卷一○.成帝紀》:「聖王明禮制,以序尊卑。」
散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軍中供役而未經正式編制的兵士。《隋書.卷八.禮儀志三》:「事畢,大將、亞將等,各就牙帳。其馬步隊與軍中散兵,交為兩蕃,五日而代。」
彬彬文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質彬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論語》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內在的實質勝過了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質樸;而文采勝過實質的話,就會因為文辭過於繁雜而顯得虛華。只有在端莊的外表禮儀和崇高的內心修養配合協調,才能達到表裡一致,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後來「文質彬彬」被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態度端莊,或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
無縫天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衣無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神異經》大約是一本漢代的小說。此書是在《山海經》的影響下產生的,不論是在內容、筆法等各方面都有意模仿《山海經》,只是作者另外添加了神仙方術和儒家思想的觀念在其中。《神異經》記載了一段故事:西方邊遠的地方有一些人,他們不必閱讀傳統的典籍巨著,但行為思想,卻能合乎禮儀規範。天神賜給他們衣服,男的穿著紅色衣服,白色腰帶,戴著帽子;女的穿著綠色衣服,戴著華麗的首飾。這些天衣不是用一般凡間針線縫製,所以都沒有縫痕。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衣無縫」,用來比喻詩文渾然天成,沒有斧鑿痕跡;亦用於比喻事物或計畫周密完美,沒有一絲破綻或缺點。
樽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的樂曲,但范昭只是一位臣子,根本就不可以使用天子的樂曲。范昭想要試探齊國君臣的反應,以及冒犯他們的禮儀,但都被晏子和樂官給識破了,所以范昭回國向晉平公說明過程,並告訴他不可以攻打齊國。後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就說:「晏子在宴席之間,運用了智慧就制退敵人於千里之外,真是高明!而樂官也參與協助了這件事情。」後來「折衝尊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在酒宴談判間,不以武力制敵取勝。在《戰國策.齊策五》中蘇秦遊說齊閔王時,也提到攻戰的主要方法並不是用兵,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宴席之間攻拔;百尺的陷陣戰車,也可以在臥席之上摧毀。意思和《晏子春秋》是一樣的,都在說明不需動用一兵一卒,在杯酒之間,就可以挫退...
不脩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述的實力。他和公孫述是同鄉老友,以為見面後會和前從一樣,親切的閒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公孫述這個人的眼光像井底之蛙一樣狹小,又自以為了不起,你不如專心的對付東方的劉秀。」後來「不修邊幅」這句成語就從「修飾邊幅」演變而來,語義轉化成相反的意思,用來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
上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以前定農曆的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有修禊之俗,臨水洗濯,以滌除不祥。魏晉以後,則改在農曆的三月三日。《續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葬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死者的禮儀。《紅樓夢》第九八回:「如今已經死了,無可盡心,只是葬禮上要上等的發送。」
井井有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