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4.76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乾棗。皮部呈色,故稱為「棗」。
2.成熟發的棗兒。
線盜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描寫唐代潞州節度使薛嵩,因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想將其併吞而感憂慮,他有一位精通劍術的侍女線,便自告奮勇到田承嗣住處,本想謀刺,後改盜其金盒而返。田承嗣發現後派兵追殺,卻為線所敗。線將金盒獻給薛嵩,薛嵩寫信附金盒給田承嗣,使田承嗣大驚,知難而退。
鴝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troica multicolor
體長12~14公分,雄鳥背部黑色,前額有一白色區塊,翼上有斷箭狀的白色斑紋,喉部黑色,胸至腹部則為緋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邊邊亦為白色,雌鳥則全身灰褐色,翼上及前額的白色斑塊較小,胸前為淡橙色,亞成鳥似雌鳥,但胸前無橙色。
共16亞種,分布於澳洲的東南方、西南方、塔斯馬尼亞島及西南太平洋的小島,包括斐濟、所羅門群島及薩摩亞等。
繁殖期活動於森林環境,冬季則至附近較開闊的環境,如果園、公園及高爾夫球場等,停棲於低矮的枝條,等待機會捕食昆蟲,繁殖期為8月至次年1月,巢為杯狀而邊緣凌亂不整,以青苔、樹皮及蜘蛛絲組成,內襯以毛髮及羽毛,築於離地1~3公尺的樹叉或樹洞中,每窩產3枚淡藍綠色的卵,上佈有藍灰色及褐色的區塊。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鴝鶲科(Family Petroicidae)
毛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建築材料。因初由西洋傳入,故又稱為「洋灰」,即現在國語所稱的「水泥」。例:這個細人仔毋堵好踏著還吂燥个毛泥,跈等就留下大大个腳印。(這個小孩不小心踩到還沒乾的水泥,接著就留下大大的腳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銀硃製成的墨,供繪畫或批閱作文用。
路氏雙髻鯊或肉丫髻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yrna lewini (Griffith et Smith, 1834)
頭向兩側延伸,狀如鎯頭,頭寬約為全長之24~30%;由吻端至第一背鰭基底末端之距離不及頭寬之半;頭前緣呈大圓弧狀,中央部位則明顯凹入;口前吻長約為頭寬之1/5~1/3;前方齒齒緣平滑或呈不明顯鋸齒狀,後方齒不呈臼齒狀。第一背鰭刀形,起點與胸鰭基底末端位置或相對或稍後方,後角位置則遠在腹鰭起點之前;第二背鰭低,低於臀鰭,後緣稍凹入;內緣較長,約為鰭高之兩倍,後角與尾鰭下葉起點位置相對;腹鰭後緣或平直或稍凹入;臀鰭大於第二背鰭且長度頗長,基底長約為魚體全長之4.3~6.4%,起點則在第二背鰭起點之前,後緣近乎平直或稍凹入。脊椎骨數174~209節,為大型之雙髻鯊類,全長可超過3公尺。體色背棕腹白,...
本種遍佈於熱帶及溫帶沿近海域,臺灣沿近海域經常可發現其蹤跡。
雙髻鯊類中最常見的種類,棲息於溫帶、熱帶沿近海域,棲息水深0~275公尺。仔魚通常棲息於較近岸水域,有明顯的群聚習性。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5~31尾,餌料生物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各種硬骨魚類、鯊魚、魟、頭足類、海蛇、甲殼類。對人類具危險性,最大體長370~42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140~165公分,雌魚212公分,胎仔產出體長42~55公分。
可由延繩釣、刺網、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皮可製成皮革,肝臟可提煉維他命製成營養食品。在臺灣是重要的經濟性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麻將牌中的一張牌。因牌面寫著色的中字,故稱為「中」。
消香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花朵凋殘的情景。《樓夢》第二七回:「花謝花飛花滿天,消香斷有誰憐。」
袋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cropus rufus (Desmarest, 1822)
體型最大的有袋類,後腿與尾長而強壯,雄獸頭軀幹長130~160公分,尾長100~120公分,站立時高度約1.5~1.8公尺;雌獸頭軀幹長85~1050公分,尾長 65-85公分;成體體重20~90公斤,但雄獸很少超過55公斤,雌獸很少超過30公斤;毛厚而粗,吻部略有毛,雄獸背部褐色,雌獸藍灰色,但也有一些個體雌雄藍。
澳洲除極北端、東岸、以及極西南端之外的其他地區。
主要棲息於草原與疏林,但也需有植被茂密處以供躲藏,跳躍能力和灰袋鼠一般好;族群密度每平方公里4.18隻,群居性,有時1隻雄獸會控制與多隻雌獸交配的機會;食物以草為主,屬於啃食者;發情週期34.3天,終年可生殖,懷孕期33天,一胎1隻,幼獸出生時僅0.75公克,70天後放開乳頭,150天後首次將頭伸出育兒袋外,190天後會到育兒袋外短暫活動,235天後完全脫離育兒袋,但仍會伸頭進到育兒袋中吸奶,約1年後斷奶,雌獸約15~20個月性成熟,雄獸約20~24個月性成熟,壽命約16年4個月。袋鼠是機會生殖者,雌獸在幼獸出生後2天內可再交配,受精卵發育為大約85個細胞的胚胎後,即進入休眠,當育兒袋中的幼...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鼠目(Order Diprotodontia)
袋鼠科 (Family Macropodidae)
黃環林蛇(樹林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oiga dendrophila melanota (Boie, 1827)
頭上部為黑色,上、下唇鱗為黃色,身體則為黑色並間雜黃色的細環紋。上頜具有後溝牙,微毐。
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蘇門答臘。
棲息於低海拔潮濕的森林中,常在接近水域的樹枝上活動,以鳥、哺乳類為食。卵生,產卵數約5~15枚。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黃頜蛇科(Family Colubr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