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怎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為什麼。元.鄭光祖《女離魂》第二折:「小姐,你怎生直趕到這裡來?」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王慶,怎生這幾日不見你?」
走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陳思王植1>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2>。太祖3>嘗視其文,謂植曰:「汝4>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5>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6>,可觀,太祖甚異7>之。 〔注解〕 (1) 陳思王植: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
滔滔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滔滔不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滔滔不絕」原作「滔滔不竭」。〈積善舞〉是漢代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所演奏的宗廟樂舞歌辭,後來為宋代郭茂收錄於《樂府詩集》中。歌辭的內容大概如下:祭祀的獻禮是如此的芳香美好,而祖先遺德也是如此的光顯耀眼。以蛇為祭品,稟告赤帝神農氏,並用龜殼來占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
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麗的眼睛。《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兮,美目盼兮。」《文選.陸機.樂府詩一七首之一五》:「美目揚玉澤,蛾眉象翠翰。」
悄悄冥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寂的樣子。元.鄭光祖《女離魂》第二折:「不爭他江渚停舟,幾時得門庭過馬。悄悄冥冥,瀟瀟灑灑。」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門半掩,悄悄冥冥,斷腸人和淚夢初醒。」
荊釵裙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荊枝為髮釵,以粗布製裙。指婦女樸素的服飾。元.鄭光祖《女離魂》第二折:「妾身荊釵裙布,願同甘苦。」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一齣:「荊釵裙布,還有甚妖嬈?」也作「荊釵布裙」。
言何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談何容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談何容易」這個成語本指人臣進言不容易。語出《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字曼,西漢時人。他個性詼諧幽默,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所以漢武帝很欣賞他的才華,但始終沒有重用他。於是東方朔寫了一篇〈非有先生之論〉,文中敘述非有先生在吳國當了三年官,既沒有對國事有什麼建議,也沒有讚揚國君的功業。吳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先生如有高明的見解而不說,就是不忠;如果講了建議我不採納,就是我不明。先生什麼都不說,難道是認為我昏庸不明嗎?」非有先生連連作揖,還是不開口。吳王說:「希望先生有什麼建議直說無妨,我一定振作精神去接收您的建言。」非有先生說:「作為臣子...
馬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匹的叫聲。元.鄭光祖《女離魂》第二折:「驀聽得馬嘶人語鬧喧譁,掩映在垂楊下。」
遠距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形成遠距合作學習。(徐諶‧讀萬卷書不必行萬里路-訪國立交通大學周教授‧師友,349期,頁6-10) 內容在遠距教學的文獻中,互動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所關心的議題,亦是構成遠距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 (Kearsley, 1995; McIssac et al., 1999; Hillman et al., 1994)。Holmberg (1986) 非常重視隔空教育體系的互動。他認為互動的重要性乃基於以下的幾項假設 (引自黃明月,1992:215):1.設計良好的自我學習教材和適當的互動,有...
三不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種不歸家的原因。一說少男少女相好,談笑終日不歸;男女當壯,相聚於樹下,戲笑越軌不歸;父兄議論玄語不歸。典出《管子.輕重丁》。一說為俗稱功不成不歸,名不立不歸,利不就不歸。後比喻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元.王仲元〈粉蝶兒.雙雁兒聲悲套.尾〉曲:「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羅你快活三不歸。」亦比喻無著落、沒有辦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我怕你兩尖擔脫了孤館思鄉客,三不歸翻了風帆下水船,枉受熬煎。」元.陳克明〈粉蝶兒.畫閣蕭疏套.耍孩兒〉曲:「趕蘇卿何處雙通叔,到做了三不歸離魂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