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80.3456 ms
共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三行遺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觀音山前緣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蹟遺址。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凱達噶蘭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動空間。因該處舊有清代十三洋行設立的行口,故稱為「十三行遺址」。民國四十六年,始由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發現。歷經考古學家的挖掘與研究,證明當時已將鐵器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煉鐵作坊」的出土,為現存臺灣史前先民冶鐵技術的唯一證據。
|
暹羅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灣名。位於泰國南部,由柬埔寨及馬來半島合抱而成,湄南河注入於此。為南中國海最大的海灣。
|
碧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山林中的煙靄。如:「東埔的秋天,碧靄氤氳,景色怡人。」
|
真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約在今柬埔寨民主國,國都為吳哥城。歷代與中國通商,交流頻繁。漢代稱為「扶南」,唐代始稱為「真臘」。
|
八通關古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總兵吳光亮率領粵軍三營,開闢橫貫臺灣中央山脈的北、中、南三路。西自南投竹山、社寮分別開鑿,二路線至新寮合而為一,東經鳳凰山麓,由和社、東埔進入八通關,抵大水窟後,翻越中央山脈脊嶺,循樂樂溪北岸東下,至花蓮玉里,全程約一百五十三公里,路寬約二公尺。同年十二月完工。由於八通關古道深具臺灣開發的歷史意義,內政部於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七日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清人文獻中稱為「中路」。
|
巴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並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聖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
高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亞洲中南半島東南部。參見「柬埔寨民主國」條。
|
湖口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口鄉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北部,西接新豐鄉,南與竹北市、新埔鎮為鄰,東、北與桃園縣楊梅鎮、新屋鄉接壤,以人口計算為新竹縣境內第三大的鄉鎮。湖口鄉亦有軍事基地。和興http://163.19.49.130和興[1]
|
曾文水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庫名。位於嘉義縣大埔鄉與臺南市楠西區之間、曾文溪上游的柳籐峽谷。面積十七平方公里,民國五十六年至六十二年建成。是一多元化的水利工程,除提供嘉南平原農田灌溉用水外,尚具有發電、防洪、觀光等效益。
|
陸軍軍官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民國十三年由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於廣東黃埔,時稱為「黃埔軍校」,三十五年一月一日改為今名。自八十二年起,規定修業四年三個月,畢業授理學士學位,並以少尉軍官任用,為我國培植陸軍軍官人才的主要學府。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