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82 ms
共 3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版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版自由出版自由係屬於言論自由下之特別規定範圍,出版品為言論自由的媒介類型之一,而受出版自由保障之對象則為廣義的新聞報章雜誌等等,出版自由使言論可透過出版品做為媒介,不售國家之干預、自由地發表與傳播。出版自由所指之出版傳統上指作為傳播方式的印刷品,不僅包含定期出版類,如報紙、期刊或雜誌等,也包含一次性或不定期出版之印刷品,如書籍、海報及廣告張貼物等。而此指之出版不限一般大眾可取得知印刷品,同時包括特定團體內部流通的刊物、海報或其他類似之出版品等,甚至包含錄音、錄影帶及光碟片等等。(註1)目錄1 出版自由保障範圍2 出版自...
|
守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門人理論是是傳播學的理論,起源心理學家Kurt Lewin建構的名詞「守門人」,之後李溫承繼研究,延伸出「守門人行為」(gatekeeping)的觀念,即新聞媒體在從消息來源獲得大量資訊後經編輯篩選、刪減的過程。至於資訊的選擇規範則建立於「守門人」自身。但是商業媒體都被財團控制,因此守門人的行為也因此受到組織上層影響,雖然一方面替閱眾去蕪存菁選擇新聞,一方面也擔任資本家的打手替他們選擇其希望讓大眾得知的信息。
|
法西斯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稱為領袖的墨索里尼,建立起獨裁專政,自認為政府首相和法西斯黨黨魁,集一切大權於一身。法西斯黨控制新聞和電台等宣傳媒體,而且將兒童編入青少年運動中。此外,將所有的反動者官入監獄或流放到偏遠地區,且為了向世界證明義大利的重要性,墨索里尼建造大型公共設施,並組織規模龐大的民眾示威遊行活動。並且把法西斯主義傳遍到德國納粹、西班牙國家主義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點起了導火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墨索里尼英文關鍵字: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92~9...
|
誇大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誇張,與事實不符。如:「對於誇大不實的報導,新聞業者應同聲譴責。」
|
吳魯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立師範學院(臺師大前身)、淡江英專(淡大前身)及政大。五十一年赴美講學一年,即滯居美國,任職於美國新聞總署撰述,1979年退休。逝世以後所創設的「吳魯芹散文獎」由《聯合報》及《中國時報》輪流主辦,到今年(2009)已歷二十六屆,主要是紀念他在散文的創作上的成就。 觀點先生的散文下筆矜慎,以自身經驗感受為主題,及對師友的感念,旁徵博引,真情流露。典型的吳氏散文,典雅、瀟灑地融合正反兩面的對立感。嚴肅與輕鬆的風格交替出現,全篇則達到優雅的平衡。他信守章淪清老師「要在心中嚼幾遍才下筆」的寫作態度,故有:「以量取勝,不是怎樣有...
|
記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聞事業中負責採訪新聞與撰寫的人員。廣義的記者包括編輯、評論、攝影、播報、特派員等新聞從業人員。
|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6年1月宣佈封筆。 創作歷程:馬奎斯的早期著作以挖苦拉丁美洲獨裁政治和描寫小人物的悲慘故事為主題。1950年代擔任《觀察家報》(El Espectador)記者時,就...
|
郝譽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台大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等獎項。 關於作家郝譽翔說,寫作對她而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從小就對文字、閱讀特別感興趣,成了日後她創作的源頭。在所有文類中,郝譽翔尤其喜歡小說創作,因為透過小說,她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在小說世界中創作出許多不同的角色,從中探尋不同的心情,讓自己彷彿和世界有了連結。她認為文學既非專門的學術,也非深奧的理論,它乃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與態度。對她而言,文學就像是一趟旅行,透過虛構的文字,進入另一個充滿無限想像的世界...
|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編寫與演出。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1945年,戰爭結束,國民政治接收台灣,呂赫若懷抱理想,相信台灣既已脫離殖民統治,便可望有自由、尊嚴的未來,他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擔任台中分團籌備處股長,以善盡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然而,政策不良,時局板蕩,呂赫若逐漸發現,與強權的對抗尚未結束。194...
|
Roald_Dah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83年夏,他在《文學評論》寫了一篇書評,批評通利·克里夫頓(Tony Clifton)發表在《新聞周刊》的《God Cried》——一本具高度爭議性、描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圖畫書。達爾的批評指出在1982年6月的黎巴嫩戰爭時,「我們都開始恨以色列人」。這本書容易使讀者採取極端的反猶太立場。根據傳記作者傑瑞米·特雷格羅恩(Jeremy Treglown)的說法,達爾起初寫了「我們都開始恨猶太人」,但《文學評論》的編輯基連·格林威(Gillian Greenwood)把達爾寫的「猶太人」改為「以色列人」。根據此版本的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