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聲趨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聲附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據《文選.卷四三.書下》引)1>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2>,挾恐見破3>之私意,而亡4>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疾妒5>,不考情實6>,雷同7>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不備,謂左氏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 (2) 保殘守缺: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3) 見破:看出。...
媒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獵野雞的人,將剛孵出的野雞養大,使其能聽人指揮,引誘其他野雞,以利獵人捕捉。這種被豢養的野雞稱為「媒」。後引申為用來引誘人上當的東西。《文選.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句下宋.徐爰.注:「媒者,少養雉子,至長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負曝閑談》第一七回:「黃子文諸事沒有動手,先把一塊洋鐵黑漆金字招牌,釘在牆上,做個媒頭。」
打耳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射耳祭,為臺灣布農族傳統獵祭儀,每年在四、五月間由各家族分別辦理,男性老少群聚祭場參加,女性則不能參與,祭儀包括槍祭、祈福、射獸耳、分獸肉、頌功酒宴等。
保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挾:懷著。
皮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獵所戴的帽子。加於禮冠之上,用來抵禦風塵雨雪。《左傳.襄公十四年》:「不釋皮冠而與之言。」
2.獵的人。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君請問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
原始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類出現之後,即產生原始社會。此時期只能製造簡單石器,生產資料採公有制,共同勞動、消費,社會組織以親族為主,並靠家長制和傳統方式控制社會。原始社會形式分為獵、採集、漁業或農業等。隨著金屬工具的使用,尤其是鐵器的發明,農業生產產量增加,個體勞動漸漸取代集體勞動,私有制亦隨之出現,原始社會逐步瓦解,進入階級社會。
裕固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其族源於河西回鶻,也稱為「甘州回鶻」。其後為西夏攻散,部族匯成黃頭回鶻,後為元代所統治。族群融合了蒙古、藏族、漢族等,其自稱為「堯呼爾」,即取為裕固族稱。今聚居於甘肅西部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與酒泉縣黃泥堡。一部分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另一部分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皆通漢語文。信奉喇嘛教,保有祭祖習俗。擁有豐富的民間文學作品。主要經濟來源為畜牧業與獵,黃泥堡地區的裕固族並從事農業。
尸利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 (6) 咸貳:皆有二心。 (7) 盤遊無度:遊樂過度無節制。 (8) 畋:音ㄊ|ㄢˊ,獵。 (9) 有洛:有,加在國名、族名、物名前的助詞。有洛指洛水。 (10) 旬:十天為旬。 (11) 有窮后羿:夏朝時,有窮國的領袖后羿,生卒年不詳。有窮,國名。后羿,夏時有窮國首領,善射,後為部下寒浞所殺。羿,音|ˋ。 (12) 距:通「拒」,抗拒。 2、「素餐」:《詩經.魏風.伐檀》坎坎1>伐檀兮,寘2>之河之干3>兮,河水清且漣4>猗5>。不稼不穡6>,胡7>取禾三百廛8>兮?不不獵,胡瞻9>爾庭有縣貆10>兮?彼君子兮,不素11>餐兮! 〔注解〕 (1) 坎坎:狀聲詞,伐...
直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存於距今約五十五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人種。學者就發現的化石,推測此人種已可以直立行走,腦容量接近現代人,並懂得獵。如北京人、藍田人、爪哇人等。
班圖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熱帶雨林區的民族。膚色黝黑,卷髮,體型略為短小。以農耕及獵為生,常與鄰族匹美人往來貿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