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霸道橫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通,使舟船、車輛能依序通過。凡是持有符節和領有爵命的人,進入國都後,命令行人迴避,讓他們順利通行。禁止「橫行」--任意由田中通過或穿越溝渠堤防。 「霸道」一語則可能出自《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商鞅聽到秦孝公要徵求賢能的人,就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引薦。第一次見面,他陳述了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聽不進去。第二次,他提出了王道思想,結果還是不合乎秦孝公的心意。第三次,他說出霸道的主張,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同。再次接見時,兩人越聊越投機,不自覺地越坐越近,一連好幾天都不厭煩。這裡的「霸道」指的是不顧仁義,以威權統治國家。經過後人沿用,則引指做事蠻橫不講理的意思。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橫行霸道」...
靖難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祖曾用宦官為皇帝耳目,但對宦官的控制也不輕忽,曾在宮門設置三尺鐵牌,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也禁止宦官與外臣來往。並且設立祕密警察機構「東廠」,長官由宦官擔任。東廠不僅監視文武百僚,也監視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甚至連經濟動向和價格都受其調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明太祖、朱棣、方孝孺英文關鍵字:Hongwu Emperor、Yongle Emperor、Fang Xiaoru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93~19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德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澤。《管子.五輔》:「舉賢良,務功勞,布德惠,則賢人進。」《漢書.卷四九.鼂錯傳》:「今陛下人民之眾,威武之重,德惠之厚,令行禁止之勢,萬萬於五伯。」
Skyp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信公司。在一些極權國家,電信公司是國有企業,是無法讓網路電話去侵蝕它的利益的,會發動國家機制,立法禁止網路電話,因此,網路電話在那些國家是非法的。這樣的國家有的人口好幾億,SKYPE很難施展。即使在數位通訊網路上,悄悄地用,也會被網路監視系統偵測到,並給於斷線處理。 優劣SKYPE因此與幾個國家電信公司合作,推出SKYPE3G話機,可以用3G無線網路上網,打網路電話,但是,這樣的話機,無法上網瀏覽、沒有多媒體功能、也不能擴充其他軟體,消費者會卻步用這樣的手機。另一方面,電信公司的矛盾未消,就是SKYPE3G網路電話會衝...
浪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戀玩樂,不務正業,行為不檢點的人。如:「對於迷途知返的浪蕩子,社會大眾應該給予肯定。」
三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佛教宗派,流行於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後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後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淨土世界為第一階,凡聖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後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調。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聖元年、聖曆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通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婚者與配偶以外的第三者發生自願性性行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從沈公做腳,賽兒、正寅通姦,妖法惑眾,擾害地方情由,說了一遍。」《老殘遊記》第一五回:「他嫂子賈魏氏與人通姦,用毒藥謀害一家十三口性命。」也作「通奸」。
網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縱橫交織,所形成的網狀孔。[例]流刺網因為網目過於細小,已被多國禁止使用。
人眾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空。十重者王,頓空者亡。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則人制之。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無適與」者亡。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劉過〈襄陽歌〉。〔參考資料〕 宋.劉過〈襄陽歌〉(據《龍洲集.卷一》引)十年著腳走四方,胡不歸來兮襄陽。襄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銅鞮坊裡弓作市,八邑田熟麥當糧。一條路入秦隴去,落日彷彿見太行。土風沉渾士奇傑,烏烏酒後歌聲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買劍傾家貲,市馬托生死。科舉非不好,行都兮萬里。」人言邊人盡麤材,臥龍高臥不肯來。杜甫詩成米芾寫,...
以咽廢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