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印度宗教儀式舞蹈用語,屬梵文(Sanskrit)音,是婆羅門教中「三摩耶」(Samaya)儀式之一部分,均由教徒表演;激動而熱烈性的足部動態稱為坦瓦舞(Tandava)。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宮尾慈良著《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尼爾海峽(Dardanell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度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胸寬大、度量宏遠。《孤本元明雜劇.流星馬.第二折》:「大度豁義氣深,決勝千里辨輸贏。」也作「豁大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曉、明白。漢.王充《論衡.知實》:「孔子見竅睹微,思慮洞,材智兼倍,強力不倦,超踰倫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高超,不同凡俗的人。《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至人能變,士拔俗。」唐.元稹《鶯鶯傳》:「如或士略情,捨小從大,以先配為醜行,以要盟為可欺。」
拉布卡;高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中東地區重要民俗樂器之一,為高腳杯狀鼓,在伊朗稱「拉布卡」;在伊拉克稱「塔伯」(tabl)。技巧出眾的民俗樂師可使用「拉布卡」擊出冷默或充滿感情的兩極不同格調的音色;或設計各種形式的節奏,以配合當地多樣的民俗樂或舞蹈。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巴格(Baghd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哥拉斯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畢哥拉斯(Pythagoras, 580~490 B.C.)為希臘思想家,相傳出生在薩摩斯島(Samos)。據說他曾經去過埃及,受到當地及東方思想的影響,因而形成其獨特的學說,迥異於先蘇格拉底時期的思想家。
  畢哥拉斯與其弟子在義大利南端的克羅頓(Croton),建立了一個類似宗教的團體,日後形成所謂畢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ism)。團體中的成員過著共同生活,財產共有,刻苦修行,遵守清規,飲食齋戒。相信靈魂輪迴,世界的原質是數字,因其蘊涵萬有的和諧性;所以可以用數的形式來了解人生的內容,導引出宗教性的生活規範。
  由於畢哥拉斯學說富有神祕性,其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通。《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理塞則氣不,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
2.不發。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七:「主父宦不,骨肉還相薄。」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夫四聰不,華陽君所謂亂臣。百姓無冤,孫叔敖稱為良相。」
3.不瞭解。漢.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於布衣,不其故。」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某等不通變,實有愚誠。」
格瑞那(Grena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