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又
碰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稱星。銅製,形狀如鈴,無鈴舌,一副兩個,用繩串連。相互碰擊發聲,聲清脆,無固定高。也稱為「碰鐘」、「雙星」、「撞鈴」、「雙馨」、「聲聲」、「水水」等名稱。
倍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傳統樂學中,以振動體(例如弦)的長度代表高的標準。當振動體長度加長一倍,發出低八度的,稱為「倍律」。如黃鐘倍律或倍黃鐘,指比正黃鐘律低八度的
波爾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波爾卡為英語polka的譯。起源於波希米亞民間,通常由二人同舞,配以二拍節奏的舞曲,快速活潑。也譯作「波加舞」。
糖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甜言蜜語奉承討好他人。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折:「他糖食我,說我是南海南觀第一尊。」
波羅提木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內容羅列戒律項目的律典,皆稱為「波羅提木叉」。為梵語Prārimokṣa的譯。印度在布薩日時,於僧眾前讀誦之,以使比丘自省或討論是否犯戒,是否應懺悔。一般稱為「戒本」。也譯作「波羅提目叉」、「婆羅提木叉」、「般羅底木叉」。
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將長劍直插入喉嚨,循食道,抵胃。《舊唐書.卷二九.樂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二.藝能.雜戲》:「雜戲之技,層出不窮,如立竿、吞劍、走索、……一時難以盡記。」
碟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指儲存影像與聲資訊的影碟片。如:「用碟片觀賞電影的聲光效果,比錄影帶好多了。」
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號數相連。[例]這場樂會,我買了二張連號的入場券。
蓬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形容頭髮散亂。《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也作「蓬髮」、「蓬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