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如此、這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人或怪之,答曰:『未能俗,聊復爾耳。』」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妹一兒也,何苦乃爾。」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這裡的「明哲保身」顯非原來用法,於是「明哲保身」這句成語就從原來積極贊頌的意義,一轉變成消極退守的意義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無如眾生賢愚不等,也就如五穀良莠不齊,見國家承平日久,法令從寬,人心就未有些靜極思動。」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洞穴。《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死耳。」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聊齋志異.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也作「三窟狡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揍。[例]小心一點!得被扁。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接引弟子時,常用棒一擊或大聲一喝,促其領悟。後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燈》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當頭棒喝,未觸動了天良。」也作「當頭一棒」、「迎頭棒喝」。
星羅棋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注解〕 (1) 罘罔:捕捉鳥獸的網。分別言之,則罘(ㄈㄨˊ)以捕,罔(同「網」)以捕魚及鳥獸。 (2) 連紘:把幾張網連結在一起。紘,音ㄏㄨㄥˊ,指提網的大繩。 (3) 周匝:周圍環繞。匝,音ㄗㄚ。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臨難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