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硬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安理得、泰然無愧。《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以後他離了我,設或遇見有過邊疆上的機會,可得求下二叔,想個方法兒叫他一刀一鎗的巴結個出身,一樣的合賊打交道,可就比保鏢硬氣了。」
科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唐取士,有甲乙等科,後世因稱科舉為「科甲」。而明清時亦稱進士、舉人出身為「科甲」。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幾年窗下學班馬,吾豈匏瓜,指望待一舉登科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不是科甲的人,不得當權。」
酣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審問拷打。霍諝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露名聲。後來「飲鴆止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
原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趙人。出身寒微,本為趙宦者令繆賢的門客。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無意償城,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趙王: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 (3) 秦王:指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4) 卻立:退後...
隴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畝。《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勢起於隴畝之中。」明.方孝孺〈深慮論〉:「漢帝起隴畝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亦引申出身於平民。
羅馬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元老院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退休的執政官組成,負責監督共和國一切重要事務。在共和剛開始時,只有出身於羅馬的豪門貴族,才有權推選行政官吏及從事政治活動。自西元前3世紀起,農民、商人和工匠等平民,也擁有了投票權。ˇ但是奴隸與外來人仍舊無法餐與政治活動,而婦女也是如此,因為她們的義務是照顧家庭。 早期的征戰共和開始時,羅馬便將版圖拓展至義大利。其軍事方面的成功歸由一支由公民組成,人數眾多、組織嚴密的軍隊。基於愛國心,所有羅馬人都甘心接受極為嚴厲的訓練來捍衛國土。西元前三世紀,羅馬不僅控制現今整個義大利,並且向地中海征討。...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豪族磐井の関係については不明の点が多い。倭五王後,5世紀後半到6世紀前半,大和王權出現混亂局面。但出身北陸・近江的旁系王族繼体天皇即位以後,鞏固了大和王權對列島的統治,確立了天皇統治體制。繼體天皇時期,北九州發生磐井之亂,大和王權與北九州磐井豪族磐井關係如何並不清楚。またこの時代には、朝鮮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への介入は大きく後退した。こうした内向政な時期を経て、ヤマト王権による日本列島支配体制はさらに強化されていった。同時期にオホーツク海沿岸地域では、オホーツク文化が成立し、およそ13世紀まで続いた。此時期與朝鮮半島諸國...
貴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貴顯的世族。歐洲古代及中世紀有貴族、平民的分別,貴族為政治上的特權階級,如皇族、領主等。[例]他出身貴族,全身散發著不凡的氣質。
江淹夢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444∼505),字文通,南朝梁河南考城人。曾歷仕宋、齊、梁三代,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出身孤寒,性沉靜好學,年少便在文壇享有盛名,世稱「江郎」。擅長各種詩體,並善用摹擬技巧,作品風格幽深奇麗。唯晚年因高官厚祿,世故保守,所作詩文不如早年。 (2) 罷:辭退、去職。 (3) 宣城郡:南北朝時地名,位於今安徽省蕪湖縣東南,瀕水陽江西岸,以產宣紙著名。南朝梁明帝在位時,江淹於此地擔任太守。 (4) 冶亭:亭名,在今南京市。 (5) 郭璞:西元276∼324,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人。為著名的文學家與思想家,博學高才,好古文詩賦,又精通陰陽、曆算、五行、卜筮之術。曾為《爾雅》、《山...
粗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易、不深奧。《老殘遊記》第一一回:「此尚是粗淺的比方,不甚的確。」《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又虧得結交了一位學堂出身的張秀才,拾得些粗淺的格致舊說,曉得了幾個新名詞,才能不露馬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